顆粒破碎對粉土細砂行為影響之探討

Translated title of the thesis: A Study on Particle Crushing Effect of Silty Sand
  • 黃 彥翔

Student thesis: Master's Thesis

Abstract

台灣西南部地區多屬低塑性粉土質砂,且位處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上,使得山區地層或河流源頭的土層較為鬆動不穩,山區邊坡易形成剪力或張力裂縫,當有地下水、地表逕流入滲,土層裂縫中的土壤顆粒易伴隨水分流失,加速裂縫向下延伸,最終形成一滑動面,進而發生山崩、地滑、土石流等災害。過去對邊坡穩定與防治對策已有諸多研究,但由於崩塌因子判定不易,故有針對國內邊坡崩塌潛能與破壞機制進行更深入探討之必要性。 大規模邊坡滑動面內土壤之行為變化,主要包括土壤於高覆土應力下剪動所造成的顆粒破碎,以及內部逕流沖蝕所造成的顆粒流失兩種狀況。此外,過去對於土壤顆粒破碎之探討相當有限,故本研究以自行開發之「沖蝕直剪試驗儀」,模擬高覆土應力下邊坡滑動面上土壤顆粒破碎之行為,並改變剪動間距,嘗試模擬邊坡滑動面厚度之變化,瞭解滑動面滑動帶形成,對顆粒破碎與土壤強度之關係。 根據試驗結果顯示,剪動間距越小,其破碎量及剪力強度皆越大,當試體細粒料含量越多,剪動間距變化對顆粒破碎量之影響並不顯著。因此,可推測當邊坡滑動初期,滑動面的強度較高,並伴隨大量的顆粒破碎,當邊坡滑動一段距離,滑動面上累積大量的破碎顆粒(細粒料)將形成一俱有厚度之滑動帶,使得滑動面的抗剪強度降低,而顆粒破碎的效應會逐漸減少。
Date of Award2014 Aug 29
Original languageChinese
SupervisorJing-Wen Chen (Supervisor)

Cite th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