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市歷史區域再生議題之複雜且多樣,本研究選擇於歷史舊都心周邊社區銀同里,於2012 - 2013年期間在社區內駐地工作室之經驗與觀察,藉著駐地工作室之運作提出對於歷史區域再生工作瓶頸之可能與看法。工作室長時間與居民同在巷弄內生活且協助社區組織進行社區環境改善計畫,其駐地工作室挑戰現今歷史區域再生工作之瓶頸,其瓶頸為1 缺乏協調整合人與資訊、物之機制2 較難帶動日常性巷弄居民間之互動3 社區缺乏與外來者互動機制4 社區對於新進駐社區之成員缺乏交流機會。 駐地工作室操作過程,駐地人員與居民、社區組織、外來者、新店家間的互動與交流過程,建立起友善新關係。其友善新關係促使更多資源與資訊參與社區內環境改善計畫,其間帶動巷弄內居民自主性參與環境維護,且醞釀居民、社區組織、外來者、新店家於此平台上交流與分享的機會。社區網絡平台建立後,觀察社區組織、新店家、原居民、外來者之間互動上之差別,藉由平台建立友善關係後,是否有機會可以促成"原本平台不存在時"較難發生之事,促使歷史舊都心周邊社區面臨複雜再生工作的同時,是否因為駐地工作室進駐社區後讓社區更具多方能力與資源、資訊,同齊心突破歷史區域環境再生工作之瓶頸。 本研究成果如下: 駐地工作室進駐社區後經由協調整合人與資訊、物之交流與分享之過程1 創造交流2 發掘資源3 促成社區參與環境的支持與帶動,建立社區組織、居民、新店家、外來者友善網絡新關係為社區帶來之效益如下: 1 連繫社區對內與對外之橋樑 2 平台資訊、資源分享的過程發掘資源更多資源 有助於社區環境計畫之進行 3 促成社區參與環境的支持與帶動
Date of Award | 2014 Feb 14 |
---|
Original language | Chinese |
---|
Supervisor | She-Ming Chen (Supervisor) |
---|
駐地工作室與歷史區域再生-以台南市銀同里為例
佩雯, 陳. (Author). 2014 Feb 14
Student thesis: Master's The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