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地工作站協助社區組織與居民參與社區環境營造 - 以台南市銀同里為例

Translated title of the thesis: Using Local Workshop to Assist the Community Organization And Citizens Participating in Community Environment Improvement – The Case of YinTong Village in Tainan city
  • 傅 崇益

Student thesis: Master's Thesis

Abstract

台南市長期以擁有台灣歷史最悠久且豐富文化資產的「府城」自居,其獨特的巷弄文化與在地居民充滿濃厚人情味的鄰里生活亦是?多人知道的在地特色,台南市的都市再生不僅只處理外在的硬體環境,其所蘊含的豐富故事與價值性衍生出的屬於在地特殊的生活文化,與在地居民、在地團隊組織和外來者之間藉此牽引出的互動關係,若一味注重外在的資產樣貌與歷史保存,忽略了居住於此的居民實際的需求、與歷史區域的相對關係及居民本身演變出的獨特生活文化,都市的再生就僅止於表面上,再生的主角應回歸到實際的人身上,因為有人的存在,才會有地方,進而演變為都市,因此,人才是台南市在建構整個歷史區域氛圍上真正的主角。 社區環境營造過去有社區規劃師制度的推動,原本是期待社區規劃師進入社區並透過居民參與的過程,對社區環境營造有更貼切的幫助。然而卻逐漸轉為以社區領導人的意見取得為主,忽略居民參與的操作方式。社區環境營造協助者若沒有進入在地就不易有媒介管道了解地方的真實狀況,一些在地方角落裡長期被人忽略或尚未被挖掘出來的問題與潛力將會因而錯過,難以在環境營造上找到確切的問題本質。因此,本研究乃藉駐地工作站的運作,進入社區與社區組織、居民與店家經營者產生互動,以掌握駐地工作站協助社區組織與居民參與社區環境營造的特質與問題,期望對未來社區環境營造的推動有所幫助。 本研究以位於台南市舊城歷史區域的銀同社區為研究對象,一方面從文獻回顧中探討歷史區域周邊社區環境特質與現況、公私部門在推動地區營造計畫的瓶頸;另一方面自2013年1月開始進駐社區,為期一年的時間,與社區組織、居民、新進駐的在地店家進行交流互動,共同參與協力社區硬體環境改善議題,由實質進駐參與的過程中,將駐地過程記錄成為分析的資料,討論對歷史區域環境保存再生、社區環境營造協力與媒合在地團體交流的推動,並就推動的內容與過程進行記錄與分析。 藉著台南歷史區域中社區駐地工作站的建構與運作過程經驗,歸納以下三點結論,期望對後續以駐地工作站協助社區組織與居民參與社區環境營造能有所助益。 1 社區駐地工作站運作模式之工作內容:以社區環境營造的角度,建構在地資訊平台,協助加深居民公共意識,並促進在地店家與社區的交流互動。 2 社區環境營造計畫的參與式規劃生成特性與成效:社區工作站能協助社區組織對社區營造點的後續管理能力,累積經驗促成帶動歷史環境再生之契機。 3 社區環境營造計畫之整合:社區組織雖能致力於社區內環境營造點的改造,但在這改造點與社區環境發展的整體性的關連較不易呈現,此是需有對該社區環境發展熟悉的環境規劃者的協助,駐地工作站可期待有此?能。
Date of Award2014 Sept 11
Original languageChinese
SupervisorShe-Ming Chen (Supervisor)

Cite th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