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失智症協會統計截至2017年年底台灣每一百人中有一人為失智症患者,隨著高齡化社會影響,失智症人口加速成長。失智症是退化性疾病,具有認知?能障礙伴隨著情緒起伏,但並不剝奪患者活動能力,友善的生活環境有助於延緩病程,給予患者最大活動自由,使其有尊嚴的老化,同時降低照顧者壓力是失智老人居住空間規劃之目標。 本研究回顧台灣高齡失智者居住相關法令,整理國外高齡者與高齡失智者居住空間與庭院設計之設計指南,並分析高齡者行為模式,了解高齡者運動機能低落、感官?能退化、記憶力與睡眠品質下降,失智者認知能力受損,導致記憶力、判斷力、定向力障礙、失語、失用,並且具有因人而異之周邊症狀,結合高齡者與失智者之行為特徵,提出十個居住空間設計原則: 1 家的感覺: 避免空間產生機構或醫院之氣氛,營造家庭溫馨、熟悉感。 2 全面無障礙空間: 符合建築物無障礙設施設計規範,並以高齡者身體尺寸與行為特徵微調規範,制定通路、出入口、淨空等之高度、寬度,以及扶手、門把等設施之尺寸、設置方式。 3 環境舒適性: 確保舒適的物理環境,控制室內溫度與濕度,降低空間殘響並提升隔音品質,提供合宜的照明且引入自然光線。 4 清潔: 空間大小適中避免不易打理,使用易清潔之裝潢與家具。 5 辨識能力: 利用部分照明做為工作區之輔助,選擇暖色系且顏色對比明顯之家具與裝潢配色,使用放大、清晰之指示,並設定適當之提示音音量與音樂。 6 警報系統: 設置火警、瓦斯等警報器,並安裝緊急按鈕,並將系統連結至管理室。 7 接觸戶外: 提供有吸引力的戶外空間,設置多元的庭園家具,種植豐富、多樣的植物,使空間除促進活動力外更具備社交?能。 8 安全性: 危險物品應妥善收藏,並確保遊走路徑妥善照明、清楚標示。 9 減少不必要刺激: 避免強烈變化之光線、顏色、聲音,以及可能產生幻覺或誤會之圖示。 10 增加有意義刺激: 以懷舊風格裝飾居家空間,提供具有空間感、時間感之提示,並保留足夠之照顧空間以維持居民生活能力。 將居住空間依服務性質分類,於上述設計原則之基礎上,分別訂定空間之設備與設施標準,除考量老人身心退化導致之行動不便,更針對失智症患者特殊需求給予生活輔助與有效刺激,擬訂失智症老人居住空間建築計畫,以做為營造失智高齡者友善環境之參考。
Date of Award | 2018 Jun 27 |
---|
Original language | Chinese |
---|
Supervisor | Chi-ming Lai (Supervisor) |
---|
高齡失智者居住空間建築計畫
玉慧, 張. (Author). 2018 Jun 27
Student thesis: Master's The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