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入式磚牆為台灣RC建築物常用之隔間牆構法,國內外相關研究皆指出填入式磚牆即使含有開口,仍可提供一定程度強度與剛度,亦會影響構架之破壞模式。本文以不同開口形式及有無補強為試驗變因,進行足尺RC構架含有開口填入式磚牆之面內側推試驗,歸納試體行為,並將試驗結果與既有分析模型比對。 試體共三座,分別為側邊門型、側邊窗型開口以及一座補強後側邊門型開口試體,加載方式施加固定軸壓力,側力以位移控制之往復載重施加。試驗結果顯示,磚牆裂縫發展受磚牆圍束條件影響,三座試體磚牆正向加載時均出現對角裂縫,但不同開口形式磚牆對角裂縫位置受窗台影響,補強試體因補強構件束制,磚牆於反向加載時亦出現對角裂縫,兩座未補強試體則無。邊界柱破壞情況亦因開口形式及磚牆圍束情況而異,補強前後門型試體之獨立柱皆為撓曲破壞後剪力破壞,鄰牆柱皆為剪力破壞,但補強試體因作用於柱的剪力增加,柱剪力破壞較早出現;窗型試體因窗台造成短柱效應,兩柱均為剪力破壞。窗型開口試體極限強度大於門型開口試體,但極限點位移與最大位移小於門型開口試體,原因為磚牆等值壓桿發展角度較緩,且窗台束制柱之變形能力,使得整體剛度較大,變形能力卻相對較差。補強後門型開口試體極限強度與位移均明顯大於未補強門型開口試體,但初始剛度則較小,因試驗初期補強構件尚未接觸磚牆,補強構件對初始剛度的貢獻不大,且補強構件對構架行為並無直接影響,故補強前後門型開口試體最大位移相近。 本文採SPOCC程式分析柱性能曲線,與磚牆理論性能曲線依變形諧和原則疊加計算整體性能曲線。磚牆分別以陳奕信模型與FEMA 356模型分析,與試驗結果比較顯示以陳奕信模型分析三邊圍束磚牆時,試體軸力全分配至柱,柱採獨立柱為撓曲柱,鄰牆柱為剪力柱模式分析,其軸力分配方式與柱破壞模式合理,亦可得與試驗結果相近但略偏保守之分析曲線;以陳奕信模型分析四邊圍束磚牆時,雙柱皆採撓曲柱模式分析,可得試驗曲線相近但極限強度略偏低估之分析曲線,但柱破壞模式與實際情況不符。以FEMA 356模型分析磚牆時,由於公式無法反映窗台存在及磚牆圍束情況的差異,準確性較低。本文嘗試修正陳奕信模型之磚牆殘餘強度為極限強度之0 3~0 4倍,可改善理論極限點後強度過高的問題。以純構架模擬門型開口與窗型開口試體反向行為,試體理論曲線與試驗曲線非常相近,對於極限強度與位移預估堪稱準確,顯示有開口填入式磚牆於開口側若無圍束,加載方向造成磚牆與構架分離時,磚牆即無強度與剛度貢獻。
Date of Award | 2017 Aug 31 |
---|
Original language | Chinese |
---|
Supervisor | Yi-Hsuan Tu (Superviso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