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應用於鋼中還在起步階段,本研究利用稀土鈰做為熱力學計算與實驗主要探討對象,目的建構一可預測介在物種類於不同鋼材成分與熱處理溫度之計算模組,為使計算方法盡可能地貼近實際煉鋼情況,由Wagner’s交互作用模型為基礎,考慮各種鋼水中雜質元素之相互影響,衍伸出兩步驟之計算,並將各步驟整理為一連續計算模組。模組之可靠性藉由實驗添加鈰於鋼中,並進行不同溫度之熱處理,後於SEM及EPMA下觀察及統計不同介在物種類出現之比例,進而與計算結果相互比較。 將不同實驗條件之鋼材進行介在物種類統計與分析,結果顯示與計算模組相符合,可確定其可靠性,其中可發現鈰添加進行深度脫氧後,試片硫氧含量分別於: [O]=5-11 ppm、[S]=8-30 ppm時,介在物種類常為Ce2O2S、Ce2O3、CeAlO3此三種介在物較穩定存在材料中,針對此三種較常出現之種類進行形貌、尺寸與型態深入分析,發現Ce2O2S尺寸常為2 μm左右,且形貌常為扁平正圓形,為一軟質介在物;Ce2O3則分布較為大型為3-4 μm且形貌較為凸出,偏向硬質介在物;CeAlO3尺寸與Ce2O2S接近,表面形貌常出現雙色分布,由EPMA分析可知其為Al分布不均所造成。
Date of Award | 2017 Jul 14 |
---|
Original language | Chinese |
---|
Supervisor | Jyh-Ming Ting (Supervisor) |
---|
SS400鋼中鋁鈰脫氧脫硫之介在物預測模型與實驗驗證
碩彥, 方. (Author). 2017 Jul 14
Student thesis: Master's The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