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專案
機構檔案
Organisation profile
台灣目前在綠能科技關鍵材料發展上已趨於落後,台灣材料廠商在材料技術與品質,除磷酸鋰鐵外,已大幅落後國際同業,整體關鍵材料全球市佔率僅為1%左右,導致我國中下游綠能科技產業長期仰賴外國進口原物料,以量產為主的製造業不但毛利低,且面臨中國大陸大量生產的威脅,影響我國終端綠能科技應用之發展,阻礙智慧電網與綠色能源之政策推展。因此,提升「關鍵材料自主率」為當前所需改善的技術困境。 跨維材料(Hierarchical Materials)顧名思義,指的是同時具有多種維度(dimension)的材料,此種思維是將新材料推到應用端非常重要的概念。縱觀傳統材料的發展,不論是金屬、陶瓷、或高分子材料,其演進不外乎著重在單一尺度下的材料開發-從古典巨觀得塊材演進至近代的奈米尺度,不同尺度下的材料各自具有其特殊性質的應用。然而,真正能具有市場性(或影響力)的新材料成品,往往需要結合不同尺度下的各種性質,彼此搭配才能有足夠的競爭力。實際上,在自然界中跨維材料的例子比比皆是,例如:人類的血管,直徑最大的可達數個釐米,直徑最小的僅數個微米,僅能通過一個紅血球,如此織構而成才能完成體內所有器官與細胞的體液與氧交換。關鍵綠能材料的發展更是需要「跨維綠能材料」的創新研發,例如,在鋰電池(lithium battery)中,正負電極材料與電解液中的隔離膜皆為具有跨尺度的「跨維材料」等。因「跨維材料」的複雜性以及其在綠能科技應用的重要性,跨維綠能材料的研究需要整合不同尺度的研究方法與思維,在國內仍屬少見。指紋
查看啟用 跨維綠能材料研究中心 的研究主題。這些主題標籤來自此機構會員的作品。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
網路
國家/地區層面的近期外部共同作業。按一下圓點深入探索詳細資料,或
概要
專案
- 4 已完成
-
Binder-controlled pore size distribution of carbon electrodes to mitigate self-discharge of supercapacitors
Chen, C. C., Sutarsis, Patra, J., Wang, F. M., Lin, J. Y., Dong, Q. F., Su, Y. S. & Chang, J. K., 2023 2月, 於: Carbon. 204, p. 555-565 11 p.研究成果: Article › 同行評審
-
Cd doped ZnO nanorods for efficient room temperature NH3 sensing
Brahma, S., Huang, P. C., Mwakikunga, B. W., Saasa, V., Akande, A. A., Huang, J. L. & Liu, C. P., 2023 1月 15, 於: Materials Chemistry and Physics. 294, 127053.研究成果: Article › 同行評審
1 引文 斯高帕斯(Scopus) -
Combined Effects of Citric Acid and Ascorbic Acid Used As Low-Temperature Surface Modifiers to Enhance the Cyclability of Si Anode in an Li-Ion Battery
Chang, H. Y., Sanjaya, B., Hou, S. C., Chang, C. C. & Huang, J. L., 2023 2月 1, 於: Journal of Electrochemical Energy Conversion and Storage. 20, 1, 011001.研究成果: Article › 同行評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