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詳細資料
Description
台灣長照政策與服務體系自2007年正式上路;長照政策也由所謂的長照1.0進入到長照2.0的政策革新。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研究發現長照個案的結案率偏高,這似乎意味著有長照的未滿足需求以及存在供給與需求端的落差。 世界衛生組織自2015年以來倡議新健康老化的理念。在此理念下,長期照護的新定義為,簡要一種方法以確保老年人在顯著喪失能力的情形下仍能經歷健康老化(WHO, 2015)。因此,兩個能力被強調,包括內在能力與功能能力,並提示公共衛生在老化議題的核心行動不應僅止於功能本身;而應建構在這兩個能力的建構與維持以使老年人能夠應對改變而對他們來說也因此可以有較新與較好的方式來展現功能。 基於當今長照需求以及照護核心價值的演變,本研究目的希望檢視目前長照需求現況與利用、探討長照未滿足需求的原因;以及以實證研究提出方法提供台灣長照體制未來須回應與應對改革的實證建議。 本研究為三年期,研究方法與程序,包括:總體面-1.計量終身存活函數,估算長照社會負荷以及預防介入的總體效果。2.由長照資料庫已有相關變項,探索長照個案內在能力與功能能力的相關性。介觀面-1.引介長照內在能力提升方法並與長照組織進行設計介入方法改善長照服務。2.導入整合式個人化照護方式,觀察追蹤個案成效。個體面- 1.了解長照未滿足需求及供需落差。2.分析長照個案接受服務期間、未滿足需求以及結案原因。3.由實驗對照研究,探討長照個案內在能力提升方案並追蹤照護成效。 基於前述照護邏輯與核心價值的更新與翻轉,本研究藉由實證研究交互驗證,探索其本土意涵。期待經由研究的過程可以找到滿足長照需求的創新概念與方法;並因此提出實證性政策建議,消彌供需落差並有助提升長照品質,期待長照需求個案亦享有健康老化歷程,不會被忽略。
狀態 | 已完成 |
---|---|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 | 20-08-01 → 21-07-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