驗證一套新型量化系統來客觀測量腦中風患者上肢的肌肉張力

研究計畫: Research project

專案詳細資料

Description

腦中風是成人失能的常見原因,病人的無力和痙攣對動作有負面影響。痙攣症(spasticity)的是上運動神經元受損後所產生與檢查速度相關聯的肌肉張力過強。盛行率在中風三個月及一年分別為19%及38%。 肉毒桿菌毒素(Botulinum neurotoxin, BoNT)注射可有效降低痙攣達數個月,臨床試驗已證實肉毒桿菌毒素可以安全有效地降低痙攣症,但需要精準的痙攣評估才能準確的決定BoNT注射的劑量和頻率。 目前可用的痙攣測量方法,分為臨床檢查或實驗室的測試工具。實驗室用的設備不適合臨床工作者日常使用。徒手技術如臨床常用的修正版阿敘俄斯量表( Modified Ashworth Scale, MAS)及修正版塔迪厄氏量表 (Modified Tardieu Scale, MTS)方便易用,但其缺點是MAS只測病人痙攣肢體被動牽拉的阻力;而MTS用快速被動牽張反射和慢速牽拉關節的阻力點來略估痙攣症的嚴重度,無法客觀量化痙攣症。而臨床檢查者在每次評估時很難維持固定的速度,得到的痙攣評估也可能不準。 機器人目前已被應用於腦中風的復健訓練,但只有少數的研究曾使用機器人來測量痙攣症。機器人可以客觀偵測身體動作時的加速度、速度與關節活動角度之特性適合評估痙攣症。本計畫將驗證我們研發的機器人痙攣量化系統的信度及效度,並用機器人來客觀測量腦中風患者痙攣症注射BoNT前後的療效,和建立BoNT的注射劑量效應關係。
狀態已完成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20-08-0121-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