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現代生物醫學的建立與發展-「世界一流」的島嶼科學史: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研究所的軌跡,1970s-2010s

研究計畫: Research project

專案詳細資料

Description

本計畫以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於1981 年籌備1993 年成立,以下簡稱生醫所)的歷 史為例,探討1970 年代以來地處東亞的台灣科學知識生產的處境,聚焦於其在美國與台灣之間 的科學家、科學知識與技術移動情形,尤其是機構與實驗室的建立。生醫所是由一群在美國的 台灣醫學科學菁英,包括蔣中正的醫師余南庚(1919-1991)及錢煦(1931-)等中研院院士,以研 究「與國民健康相關的問題」為目標所成立。自1980 年代以來,除了生醫所之外,尚有中研院 分子生物研究所、成功大學醫學院(1983)及國衛院(1996)等等陸續成立,至二十一世紀後,以 生醫研究為基礎的生技產業已有台灣之星的姿態。生醫所的成立,除了反映二十世紀下半期以 來生命科學的細胞/分子生物學轉向之外,也反映戰後位居世界體系邊緣的台灣,以科學擠身中 心的企圖。中央研究院及各科學研究所簡介中,「世界一流」、「國際一流」、「國際接軌」 是常見的關鍵用詞,而生醫所更是以大批國外回來的科學家「指導實驗室之建立」為主要的模 式。同時,在台灣亦有期望生醫所能使科學本土化,在台灣生根。究竟世界一流的具體內容為 何?要如何判斷科學生根與否?兩者之間是否存在可能的張力。
狀態已完成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18-08-0119-07-31

指紋

探索此專案觸及的研究主題。這些標籤是根據基礎獎勵/補助款而產生。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