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鎮壓:「揣摩上意」在台灣威權時期軍事審判中的影響

蘇 慶軒(Ching-Hsuan Su), 王 奕婷, 劉 昊(Howard Liu)

研究成果: Article同行評審

摘要

鎮壓增加威權政體與威權統治者存續的可能性,不過既有研究受限於資料,而甚少說明威權統治者在鎮壓中的角色,以及威權統治者為何能夠控制鎮壓結果以符合自己的利益。本文將以台灣轉型正義資料庫回答此一問題。軍事法庭受到威權統治時期國民黨政府的高度應用,在鎮壓政治異議時提供兩種功能:首先是依受裁判人威脅政府的程度給予相應的刑度;其次,威脅程度較高的案件,必須層層向上呈交至總統核定後才能結案。就後者而言,史學者指出,下級審判官員會「揣摩上意」,使其判決盡可能符合上級的偏好。本文將檢驗「揣摩上意」的假設,了解總統蔣介石的介入對於政治案件判決與軍事審判過程的影響。我們的分析顯示:若蔣介石在前一年再審或否決較多下級機關的判決,則下級機關在後續審判時會更傾向審慎斟酌,參謀總長透過較多次的審判與否決,使上呈總統前個案受到審理的整體次數也會增加,審判結果更可能符合統治者偏好。
貢獻的翻譯標題Judicialization of Repression: The Effect of "Second-Guessing" in the Military Trials during the Taiwan Authoritarian Rule
原文???core.languages.zh_TW???
頁(從 - 到)55-93
頁數39
期刊東吳政治學報 = Soochow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39
發行號2
出版狀態Published - 2021 8月 1

指紋

深入研究「司法鎮壓:「揣摩上意」在台灣威權時期軍事審判中的影響」主題。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

引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