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清代喬億(1701-1788)《劍谿說詩》討論李白詩歌源流時,認為其「獨無一篇似陶」,此說與在他之前及之後的詩論家看法相左。喬億的立基點為何?本文指出,喬億以「陶之難擬」突顯淵明獨特性,從而指向性情與體道為似陶標準,稱韋應物「氣象近道」,足堪追步淵明。相較之下,李白詩歌體勢多端,與「渾然元古」的陶詩有別,而其「延頸八荒氣象」、高調憂樂的性情襟抱,也與淵明澹泊遠情的生命本質不同。喬億之外的其他詩評家之所以主張李白詩歌「似陶」,乃多從藝術鑑賞的角度,將李白的價值放在吸收傳統詩人之精華中呈顯,與喬億以「道」為基準,重視整全生命之體驗不同。整體而言,本文藉由剖析喬億「(太白詩)獨無一篇似陶」說,調整以往論者傾向求同而忽略析異的現象,確立喬億兼容前說而獨出新見,也為陶、李體道之別,做了一次廓清。
貢獻的翻譯標題 | On Qiao-Yi's comment of "none of Li Bai's poems are like Tao Yuanming"-Different of "Dao" Between Tao and Li |
---|---|
原文 | ???core.languages.zh_TW??? |
頁(從 - 到) | 213-235 |
頁數 | 23 |
期刊 | 東吳中文學報 = Soochow Journal of Chinese Studies |
發行號 | 31 |
出版狀態 | Published - 2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