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因應COVID–19疫情,疫苗接種為協助社會回歸正常運作之重要公共衛生策略,然而,基於緊急狀況下開發之疫苗,其疫苗猶豫亦可預見,國際間在第一時間針對COVID–19疫苗之風險溝通進行準備,本研究為臺灣首次針對民眾於COVID–19疫苗接種態度與決策之快速質性調查,提出四項主要發現(1)民眾對疫苗不確定性高度警覺,須完整且經轉譯的資訊(2)情感面因素是關鍵,應被重視(3)標籤化效應逐漸出現,不利溝通(4)政策細節之說明影響整體信任。
基於上述發現,本研究建議政府正視並回應民眾對於COVID–19疫苗接種之慮,提供充足資訊、及連貫與友善易懂之說明,避免標籤化未接種疫苗之民眾,透過有效之風險溝通,建立民眾對於疫苗政策之長期信心。在調查與研究方法上,本研究呈現公衛緊急事件時基於實務需求、並能及時回饋政策之質性調查方法,未來亦能廣泛應用於常態時期實務方案之發展與評估。
基於上述發現,本研究建議政府正視並回應民眾對於COVID–19疫苗接種之慮,提供充足資訊、及連貫與友善易懂之說明,避免標籤化未接種疫苗之民眾,透過有效之風險溝通,建立民眾對於疫苗政策之長期信心。在調查與研究方法上,本研究呈現公衛緊急事件時基於實務需求、並能及時回饋政策之質性調查方法,未來亦能廣泛應用於常態時期實務方案之發展與評估。
貢獻的翻譯標題 | Rapid Qualitative Research in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COVID–19 Vaccine Hesitancy in Taiwan |
---|---|
原文 | ???core.languages.zh_TW??? |
頁(從 - 到) | 11-58 |
期刊 | 調查研究—方法與應用 |
卷 | 50 |
出版狀態 | Published - 2023 4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