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時型及社會時差對躁鬱風險之影響

陳 建達(Zephyr Chien-Ta Chen), 許 佳茵(Jia-Yin Syu), 陳 人榕(Ren-Rong Chen), 林 靜蘭(Esther Ching-Lan Lin)

研究成果: Article同行評審

摘要

背景:由於大學生自主活動多元,常使其時型不穩定或偏晚,導致社會時差,而易產生身心困擾。目的:旨在探討大學生之時型及社會時差對躁鬱風險之影響。方法:採橫斷面調查性研究設計,以方便取樣在南台灣某大學招募110位大學生。研究工具包含基本人口學資料、慕尼黑時型問卷(Munich Chronotype Questionnaire; MCTQ)、輕躁風險自評量表(Hypomania Check List-32items; HCL-32)、第二版貝氏憂鬱量表(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II; BDI-II)。結果:大學生之時型與社會時差呈顯著正相關,上課日睡眠遲滯期與憂鬱風險呈現中度正相關。社會時差為憂鬱風險之預測因子,而上課日及非上課日之睡眠時數可預測輕躁風險。結論/實務應用:大學生時型愈晚,其社會時差愈大,而社會時差及睡眠情形與其躁鬱風險相關。本研究建議大學生宜建立穩定的睡眠週期及生活節奏,避免社會時差,以利情緒健康,進而預防心理疾病。
貢獻的翻譯標題The Effects of Undergraduates' Chronotypes and Social Jetlag on Their Risk of Hypomania and Depression
原文???core.languages.zh_TW???
頁(從 - 到)12-19
頁數8
期刊The Journal of Psychiatric Mental Health Nursing
17
發行號2
DOIs
出版狀態Published - 2022

指紋

深入研究「大學生時型及社會時差對躁鬱風險之影響」主題。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

引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