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科技架構運用於臺灣企業國際化之個案研究

Hsin-Hsin Chang, 柳 朝陽

研究成果: Article同行評審

摘要

在全球自由貿易的潮流,參與區域性及國際性的經濟合作之整合發展組織,是世界各國拓展經貿與促進經濟繁榮的主要途徑之一;而台灣本土企業(domestic business)在面對市場競爭環境「國際化」的變遷與趨勢下,應以動態的思維重新審視並適切調整組織策略內涵。因此,企業領導者必需視企業國際化為必然趨勢;質言之,以全球為導向的跨國化經營體系將扮演更具關鍵且更具展望性的角色。而商業市場脈動又深受快速成長的高科技產業所牽繫,在此種競爭範疇持續改變和資訊科技(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不斷成長的市場環境下,國際化企業之IT應用,必然走向全球運籌(Global Logistics, GL)的趨勢。今日台灣企業的分公司遍佈全國,甚至全球,使得流通在總公司與分公司間高度機密的營運資料,需建構於複雜的企業通訊網路上,其間不容許發生些許差錯。以台灣本土企業運用資訊科技規劃策略,進展成為國際化企業的研究仍不多,本研究主要探討台灣「企業國際化歷程(Business Internationalization Process, BIP)」中「資訊架構(Information Architecture, IA)」的運用模式,並廣泛依據理論與實證,檢視BIP歷程中運用IA的影響因素。為能深入瞭解研究現象,本研究以四個定性的個案研究針對台灣產業中,國際化程度較廣泛的資訊產業之IA運用模式、運用和推展為研究主旨,瞭解台灣產業推展國際營運市場時,對IA的重要性認知與實際執行狀況。最後歸納出企業國際化歷程之進入期、成長期、擴張期與整合期,分別適宜採用集中、非集中、協調與整合的資訊規劃與管理方式。且經過資料分析,本研究發掘若干在企業國際化歷程各階段運用資訊架構時的主要困難/障礙因素,如缺乏國際資訊規劃人才、不易設計與開發國際資訊系統、不易整合自行開發系統與外購套裝軟體,以及資訊最高主管在組織中的層級與影響力不夠等等,這些因素值得在未來從管理面與技術面再深入加以探討與研究,以尋找出可行或替代的解決方案,進而推動跨企業之全球供應鏈管理系統,才能使企業分佈在全球的據點得以完全發揮營運上的效益。
貢獻的翻譯標題Information Technology Architecture Application in the Globalization of Taiwanese Enterprises: Evidence from Case Studies
原文???core.languages.zh_TW???
頁(從 - 到)1-26
期刊中華管理評論 = Web Journal of Chinese Management Review
3
發行號1
出版狀態Published - 2000

指紋

深入研究「資訊科技架構運用於臺灣企業國際化之個案研究」主題。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

引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