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融合或越疏離?解析當前兩岸交流下台灣民衆身分認同的內涵與影響

研究成果: Article同行評審

摘要

從 2008 年馬政府上台以來,台灣人認同年創新高,比綠色政府執政的任何時期還高,有學者便發出「兩岸愈好,台灣認同反而高」的評論。本文旨在探究:台灣民眾身分認同的基礎是什麼?兩岸的廣泛交流,究竟對台灣民眾身分認同有何影響?本文在「國族主義式認同」之理論架構下、輔以群際關係理論,建構分析模型與測量變數。經運用「結構方程模型」、進行電話訪問資料分析後發現,國族認同的確為當前形塑台灣民眾身分認同的主要因素,而接觸會對於強調群際差異的國族認同產生修正影響,儘管這項修正仍不足以撼動原先身分認同與國族認同的基本立場。這項研究除在理論上強化傳統感性認同因素的解釋外,亦對兩岸民眾大幅交流的影響提出觀察。
貢獻的翻譯標題Further Integration or Drifting Apart? Uncovering the Nature and Influence of the Taiwanese People's Self-Identity under the Circumstances of the Current Cross-Strait Exchange Relationship
原文???core.languages.zh_TW???
頁(從 - 到)187-262
頁數76
期刊Taiwanese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20
發行號2
DOIs
出版狀態Published - 2016 12月 1

指紋

深入研究「越融合或越疏離?解析當前兩岸交流下台灣民衆身分認同的內涵與影響」主題。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

引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