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既有低層建築物常使用加強磚造構法,因機能需求而留有門或窗開口時,易導致建築物弱向發生於開口較多的方向,表示具開口磚牆往往控制整體建築物的耐震性能,但目前國內外針對具開口加強磚造磚牆之研究仍顯缺乏,因此本文進行具開口加強磚造構架結構試驗,以探討其受力行為,再與既有分析模型進行比對驗證。 本文進行兩座單層單跨足尺具開口加強磚造磚牆試體之面內往復側推試驗,並施予固定大小的軸壓力,探討開口形式對其受力行為之影響,磚牆淨高為2700mm,開口寬度為1250mm,配置於中央,窗型開口底部較門型開口試體多一片高度900mm的窗台。試驗結果顯示,兩座試體皆為對角壓力破壞,開口兩側牆體可視為各具有一組等值拉壓桿系統,對角剪力裂縫位置約為壓桿所在處,而窗型試體正反向裂縫/壓桿角度不同。兩座試體初始剛度及開裂變位相近,亦有類似的破壞歷程,但窗型開口試體的開裂強度、極限強度及極限變位均大於門型開口試體,而前者邊界柱上端發生剪力破壞,行為較為脆性,後者邊界柱僅發生剪力開裂,並未產生嚴重破壞。 將試驗結果與FEMA 356 填入式磚牆強度公式比對後顯示,門型開口試體之理論強度高估,同時,公式無法反映窗台之強度貢獻,導致窗型開口試體理論值過於保守,加上試體實際破壞模式與公式之破壞模式假設並不符合,邊界條件亦不相同,故不建議直接套用。以莊宗樺博士分析模型可準確預估試體之破壞模式,而理論初始剛度偏保守,但開裂點及極限點的強度變位均高估。本文將莊宗樺博士分析模型稍作修正後,可更合理預測試體之極限強度及變位,性能曲線亦較接近試驗曲線,但由於開裂強度高估,導致整座試體性能曲線之最大強度轉由單側牆體之開裂強度控制,此情形與試驗結果並不符合,建議仍須對性能曲線分析模型持續探討。
獎項日期 | 2015 2月 9 |
---|
原文 | ???core.languages.zh_ZH??? |
---|
監督員 | Yi-Hsuan Tu (Supervisor) |
---|
不同開口形式加強磚造磚牆面內側向加載試驗
元馨, 許. (Author). 2015 2月 9
學生論文: Master's The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