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極端性氣候而引起之複合性災害,中繼屋可發揮快速提供災民穩定居所的災害建築特性,有效協助災民進行生活重建。本論文研究藉由2009年莫拉克風災的實際案例來進行探討與累積台灣本土中繼屋經驗,同時透過自然科學領域的技術進行實際案例量測及分析,便於有系統的提出未來建置中繼屋之建議。 本研究依據中繼屋所需重視的實質居住環境為研究主軸,主要研究重點是以莫拉克風災後,由中華民國紅十字會在屏東縣潮州鎮所設置的忠誠中期安置中心,作為實驗改善設計等環境研究的主要場域。本研究結果期望在未來國內若遇有設置中繼屋需求時能讓執行者有所依據與參考。 研究內容著重在實質居住環境部份:現有研究場域內有原營舍改建及新建組合屋兩種不同建物形態,居民之調查反應以隔熱不佳與隔音不良為主要生活困擾。經實地量測確認問題後,採用數種改善方案並進行實驗而發現:兩種建物均應以加強分戶牆之牆體厚度與質量為改善隔音性能優先考量,而架設雙層屋頂為改善居室隔熱性能之最佳方案。 經過蒐集彙整後,研究過程中發現中繼屋具有在重大災變後能快速提供災民妥當適合居住之特性,對於穩定家庭生活與生活重建具有明顯效益;當以社區的概念進行規劃設計與運作時,更能藉由進住社區居民群體的力量來進行生活重建。災後重建過程中,災民亦能藉由中繼屋居住生活之經驗,思考未來需求並參與後續聚落重建及永久屋的規劃設計。 因此,設置中繼屋在大規模複合性災害的重建過程中,必須將建築物理環境於前置規劃時就納入設計之一。由此可見,目前國內中繼屋音熱環境所造成災民短期居住的影響的確具有其重要性。
獎項日期 | 2014 2月 11 |
---|
原文 | ???core.languages.zh_ZH??? |
---|
監督員 | George C. Yao (Supervisor) |
---|
中繼屋建築物理環境改善之研究
淑潔, 莊. (Author). 2014 2月 11
學生論文: Master's The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