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八世紀至十八世紀後半,受限於封閉政策與航海技術,越南與中國境外的東西方國家鮮有聯繫。十九世紀西方殖民政權拓展東南亞殖民版圖之際,為軍事訓練、國際貿易與偵測國外局勢等多重目的,越南幾番遣使南下馬來群島,行跡涵?江流巴、新嘉坡、檳榔嶼、三巴凌、呂宋、柔佛、果阿、馬六甲等地(新加坡、印度尼西亞、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國家和地區)。這些越南使節回程以後所呈交的詩賦創作,不僅僅是寫景狀物、抒發胸臆的作品,也見證了東南亞諸國在殖民統治與國際商業影響下的變遷。越南使節如李文馥(1785-1849)、潘輝注(1782-1840)、鄧文啟(?-1831)、何宗權(1798-1839)、潘清簡(1796-1867)、高伯适(1809-1853)、范富庶(1821-1882)等,皆著有不少篇章撰述當地山川景物、風俗習慣與生活處境,對異文化的接觸有著敏銳的觀察和省思。為求更細緻的理解「東南亞」概念的歷史意義,本文以越南使節的著述為研究文本,用一個個實際的案?,一窺越南知識份子特質的一隅,如何在「馬來群島」這塊土地上與人及知識進行交流與對抗,透過這些不同的視角堆疊,探究十九世紀初期東南亞各國之間與西方政權於政治、社會、文化的多方交會和互動關係。
獎項日期 | 2015 9月 2 |
---|
原文 | ???core.languages.zh_ZH??? |
---|
監督員 | Yi-Yuan Chen (Supervisor) |
---|
十九世紀馬來群島和越南的交會與互動--以越南使節作品為討論對象
彩韻, 邱. (Author). 2015 9月 2
學生論文: Doctoral The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