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將研究一九八○年至二○一四年,台灣通俗音樂中的國族與族群認同。台灣在經歷一九七○年代末期認同危機的情況下,一九八○年代的台灣通俗音樂一方面延續了七○年代後民歌運動對於中國國族的想像,另一方面青年世代則展開對國家認同的省思並將之再現於音樂文本。在此反思浪潮下音樂文本呈現兩種現象:以中國作為國家領土的政治認同受到質疑,轉向以文化中國認同或華人認同替代政治上的中國認同;台灣本土論述以及台語通俗音樂新樂風的興起,將台語作為在地策略,不斷地深化本土認同。這種中國認同上的重新定義與定位以及以台灣為中心的國族認同論述,也展現於台灣通俗音樂之中。 在台灣認同與中國認同爭霸過程中,台灣認同又是以閩南族群作為建構的核心,其顯示著在閩南族群試圖建構台灣國族論述的同時,也主導了台灣國族主義的想像。另一方面,較諸閩南族群相對弱勢的客家與原住民族群,在面臨本身族群認同建構的問題時,從客家、原住民音樂中發展出另一條不同於台灣國族主義建置的途徑,以尋求族群認同的可能性。 本論文藉由觀察台灣通俗音樂中的國族與族群認同,探討中國國族主義與台灣國族主義的爭霸、消長如何再現於日常文化生活之中,以及客家與原住民族群如何經由追尋自身族群文化的肯認,走出一條異於國族主義爭霸的認同路徑。
獎項日期 | 2014 9月 2 |
---|
原文 | ???core.languages.zh_ZH??? |
---|
監督員 | Yow-Jiun Wang (Supervisor) |
---|
台灣通俗音樂中的國族與族群認同
宜璟, 呂. (Author). 2014 9月 2
學生論文: Master's The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