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慢性疾病患者對於疾病的心理調適和適應結果有極大的個別差異,由於生理不適和?能受限,可能會對其心理健康造成損害;但是,個體經歷疾患之挑戰,也可能產生正向心理改變,即創傷後成長(Posttraumatic Growth)。研究指出患者的負向情緒或創傷後成長會受到因應策略的影響,也有研究指出患者本身的執行?能具備影響因應策略選擇的結果。然過去較少研究直接探討執行?能對創傷後成長之影響,故本研究欲以類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婦女為例,探討執行?能和因應策略對創傷後成長的預測關係。 方法:於南臺灣某醫學中心過敏免疫風濕科兩位專科醫師之門診立意取樣。研究進行13個月,由門診總共轉介119位符合納入條款者,其中7位拒絕、8位未完成以及1位問卷無效。研究工具包含基本資料及病史問卷、執行?能問卷、因應策略?表及創傷後成長量表。以結構方程模式(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SEM)分析檢驗執??能與因應策?對創傷後成長之預測模式。 結果:共103位受試者,平均年齡56 00(±13 38)歲,平均罹病時間11 26(±8 72)年,日常活動?能分數平均為13 22(±19 33)分。人口學變項含年齡、教育程度、有無宗教信仰,和疾病變項含罹病時間、罹病年齡、自評手腳變形程度、日常活動?能,皆與創傷後成長無顯著相關。執行?能、正向因應以及負向因應均對創傷後成長有顯著的預測效果,以SEM檢驗此三變項對創傷後成長的預測模式,結果顯示執行?能對創傷後成長有直接預測效果(β= 44 p<001),且會透過正向因應(β= 53 p<001)預測創傷後成長 (β= 32 p<001)。整體預測模式對創傷後成長的解釋量達39 3%。 討論:過去研究著重因應策略對創傷後成長的影響,本結果顯示執??能為創傷後成長之主要預測因子。未來可持續探討此模式是否對其他慢性疾病之創傷後成長也有解釋力。依據此成果,研究者建議慢性疾患的心理介入可加入增進患者執??能之治?策?,以強化患者歷經疾病挑戰之正向心理?能。
獎項日期 | 2016 7月 7 |
---|
原文 | ???core.languages.zh_ZH??? |
---|
監督員 | Nai-Wen Guo (Supervisor) |
---|
執行?能與因應策略對創傷後成長之影響:以類風濕性關節炎婦女患者為例
雅惠, 李. (Author). 2016 7月 7
學生論文: Master's The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