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時代之所以會到來,離不開三大因素的激勵:芯片的發展—摩爾定律使得芯片的計算速度在過去幾十年間飛速發展;通信的發展—各種通信技術讓聯結成為人們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以及智能產品的發展。儘管物聯網 (Internet of Things) 不是新詞,然它在近一年突然又夯了起來,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在2014年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TSIA)年會的演講中點出「Next Big Thing?」,點出物聯網商機,加速物聯網商機竄紅。 本研究以內容分析法(Content Analysis),與參與觀察法 (Observation Method) 針對物聯網相關產業公司之重要言論發表與公開聲明,商業行為與產品發表,加以蒐集並分析,研究其潛在的意義,歸納出物聯網技術發展與市場應用之趨勢。並以產業分析理論方法 “五力分析、SWOT分析、鑽石模型理論、價值鏈模型、BCG模式、動態競爭理論等” 針對物聯網產業鏈進行評估,來分析物聯網發展趨勢。 全球電子產業的重心已經從過去的電腦(PC)時代,走入行動通訊(Mobile)時代,上游半導體業也經歷了一段洗牌的過程,更多以通訊事業為核心的半導體公司擠進產業排名的前列,展望未來,物聯網是接棒的下一個應用,全球科技產業正熱情的掌開雙臂迎接相關商機,對於半導體供應鏈而言,卻是需要作調適的。 在物聯網產業生態體系內,軟體商與硬體商大廠帶領建構上下游供應鏈的產業群聚合作並組聯盟競逐物聯網應用規格與平台,更多硬體商藉提供垂直整合解決方案 (硬體間、硬體與軟體間整合技術),使得供應鏈內上游與下游廠商的關係越來越密切。目前平台競爭尚處於起步階段,還很難預測究竟是哪一個操作系統或者什麼樣的操作系統會成為主流。故物聯網產業除了強化基本競爭能力 (關鍵核心能力) 與連結產業鏈群聚競爭力(材料->零組件->產品製造->品牌行銷),還要整合應用系統與服務 (服務型應用生態體系)。 其次,物聯網的商機龐大,在未來資料經濟 (雲端資料) 時代之下,要能分析並利用具爆炸性、無國界、開放性、多用性的巨量資料,掌握使用者真正需求,才能提供創新服務,但是目前為止何者是殺手級應用仍尚待驗證。所以核心應在如何把資料分析與加值服務串起來,在人跟服務(People to Service)之間提供最貼心的創新服務,打贏物聯網生態競爭。
獎項日期 | 2015 9月 10 |
---|
原文 | ???core.languages.zh_ZH??? |
---|
監督員 | Der-Chiang Li (Supervisor) |
---|
物聯網技術發展與市場應用之趨勢
其諺, 林. (Author). 2015 9月 10
學生論文: Master's The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