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城區觀光仕紳化與社會資本轉變之連動關係—台南市神農街之個案研究

  • ? 耀祖

學生論文: Master's Thesis

摘要

都市觀光發展成為都市產業、空間再生的重要手段,台灣各縣市政府無不投入大量資源期望能夠帶動都市經濟以改善都市實體環境與硬體設施。台南作為台灣古蹟分布密布最高的直轄市,近年來透過文化古都的宣稱,加上都市內部豐富的文史團體力量,配合新興媒體與政府行銷的推波助瀾,創造出?多觀光客前往朝聖的觀光街區。然而當都市觀光活動落到傳統舊市中心住宅區,快速轉變的街道生活型態與觀光衝擊,不斷地挑戰著傳統居民、新商家與觀光客之間的互動關係。 台南市中西區神農街作為台南市歷史建築群分布最密集的傳統老街,民國時代初期為東西往來水仙宮市場的重要通道,在1992年因為海安路拓寬計畫長達十年的工程延宕,陷入嚴重的衰頹。於1999年海安路即將完工前夕,成大社區營造團隊結合周邊在地組織進入神農街進行社區營造工作。除了改善硬體設施與街道立面外,更為未來神農街的觀光發展埋下了重要的起始點。後續五條港周邊因為一系列藝術介入街道以及媒體與政府的行銷推廣,讓神農街周邊一代成為台南最重要的觀光景點,同時也在2009年後開始有新商家看上神農街的特色老街氛圍而選擇進入神農街開店。 然而在後續因為觀光發展趨於強烈,高漲的租金與快速的商業置換開始改變過去的街道地景以及鄰里日常生活,更產生了仕紳化的疑慮。研究者嘗試透過觀光仕紳化理論調查在神農街是否具有仕紳化現象,以及觀光在仕紳化作用中所扮演的角色。發現神農街的觀光仕紳化與外國仕紳化討論的背景脈絡具有一定程度的差異,而近年來逐步積累的觀光能量,雖然沒有在當下立刻造成觀光仕紳化,然而卻也成為後續地產價值飆升與階級置換的重要動能。另一方面,觀光仕紳化帶來新的利害關係與行動者更開始造成後續社區關係與應對衝突能力的改變。因此本研究進一步透過社會資本理論分析神農街觀光發展過程中的社會關係轉變,透過Rodriguez-Giron and Vanneste (2018)的觀光社會資本研究框架,藉由三種不同層次的社會資本,調查神農街內居民、商家、在地組織與政府之間的互動關係,內部的信任、互惠與規範的轉變,如何產生進一步的集體行動,並持續的回饋到後續的社會資本框架中,產生新的集體行動。以此描繪出在觀光發展與觀光仕紳化影響下的社區動態變化。 研究發現早期商家剛進駐時,因為較少的觀光衝擊以及特殊的老建築使用上需要在地知識的支持,而維持商家與居民間的良好關係,並構成較好的社會資本狀態;然而隨著觀光行為的增強,新商家的快速出現與商家置換的速率增長,觀光發展帶來更複雜的利害關係開始體現在街道空間的使用上,各方行動者的關係惡化伴隨著社會資本的衰弱,負面的觀光影響也開始體現在社區規範與互信關係。鑒於近期快速惡化的鄰里關係,早期扮演社區營造角色的在地團體開始成為社會關係重組的重要角色,五條港發展協會開辦數次的街區自治會議,並在會議過程釐清議題與產生初步的共識與集體行動,象徵著社區關係開始邁向重建。
獎項日期2019
原文???core.languages.zh_ZH???
監督員Hsiu-Tzu Chang (Supervisor)

引用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