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練成為古力寶專家:知覺專家假說的再檢驗

  • 劉 闊

學生論文: Master's Thesis

摘要

2011年,Brants 等人(JOCN 23:12 pp 3949-58) 利用「古力寶」的訓練典範發現到在梭狀回臉孔區(又稱FFA)對於臉孔與古力寶在訓練前後皆有倒立效果,亦即正立的反應比倒立的情況來得大,藉以推論受試者實際上是皆把古力寶當成了臉孔在處理。如此的論証,有兩個未檢驗的前提:首先,文獻中的神經倒立效果,其實是相當的不一致,不適合用來作為支持臉孔獨特性的主要支持証據。此外,Brants 等人採用了與傳統古力寶專家訓練(Gauthier1997)流程不一樣的程序(Gauthier1998),且其訓練結果顯示其受試者並未成為符合經典定義的專家。為了更進一步的檢驗Brants et al 的文章,本研究操弄古力寶訓練的兩種典範,比較梭狀回臉孔區專家效果的差異。16位實驗參與者隨機分為兩組,各進行1997和1998的古力寶訓練。訓練前、中、后三個階段皆進行fMRI。兩組的行為結果分別重複了先前研究的發現,且對前述第二前提的檢驗提供了直接的證據。fMRI結果顯示,唯有1997組的梭狀回臉孔區對古力寶反應有顯著訓練前後差異,除再次驗證了基礎發現,亦直接說明1998訓練典範是無法達到預期的專家效果。第二,兩個組訓練前後,梭狀回臉孔區對臉孔或古力寶都沒有神經倒立效應; 另經由整合分析14篇有提及梭狀回臉孔區對臉孔倒立效應的fMRI文獻,亦未發現顯著的倒立效應,綜合顯示它並不能作為臉孔處理的有效指標。第三,比較各組在古力寶呈現之後,相較於古力寶前,梭狀回臉孔區對臉孔的反應,顯示只有1997組在訓練前后有顯著差異(意即有神經適應性),顯示唯有在1997組的訓練後,臉孔與古力寶才會在梭狀回臉孔區有交互影響。綜合以上三項結果(不同的古力寶訓練對梭狀回臉孔區的改變會有差異; 神經倒立效果不足以擔任臉孔選擇性的有效指標; 與新發現的神經適應性效果),本研究試著對Brants 等人(2011)文章所提出的觀點提出回應,並對後續研究提供相關建議 。
獎項日期2018 2月 7
原文???core.languages.zh_ZH???
監督員Chun-Chia Kung (Supervisor)

引用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