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分地帶」指的是將軍、七股、北門、學甲、佳里以及西港六個鄉鎮區域,此?個鄉鎮區域土壤含鹽量較高而不利於農耕,當地居民多以漁業、鹽業維生。為了於如此艱困的自然環境下求生存,當地人民逐漸養成堅毅刻苦、認分而不認命的精神特質,同樣的堅毅精神亦展現於文學作品之中,逐漸形成了具有濃厚地方色彩的「鹽分地帶文學」。 黃崇雄的鄉土小說作品始終懷抱著他生長的土地──鹽分地帶,筆端圍繞在這塊土地上的「人」及「人的活動」。本論文聚焦於探究黃崇雄作品中的「小人物」悲劇描寫,如漁民、鹽民、烏腳病患受窘迫生活所逼而不得不奮力掙扎的生之悲劇,以及黃崇雄所關注的社會問題。除此之外,黃崇雄小說中的人物選材,以及將鹽分地帶神話傳說、歷史掌故融入小說作品中,藉此營造出濃厚的鹽份地帶地方感的創作特色亦為本文的關注重點。 本論文著重於文本細讀,並援引心理學、疾病隱喻理論、人文地理學來豐富詮釋文本。緒論簡介研究動機與目的、文獻回顧與探討、研究方法與範疇。第貳章爬梳黃崇雄的生平事蹟及創作歷程,透過深入了解創作者的生活經驗、創作歷程,奠定研究其作品底蘊的基礎。第參章以作品中的悲劇意識作為研究主軸,援引個體心理學家A‧阿德勒(Alfred Adler)所提出的「生命意義」理論,將黃崇雄小說中的悲劇意識劃分為窮困之悲、政治之悲、女性之悲三領域觀之,深入分析其作品中形形色色的小人物悲劇。第肆章以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疾病的隱喻》理論為切入點,分析小說中病患遭到污名化而不得不自社會生活中撤退的悲劇;而後以儒醫之利他理想為主軸,分析小說中醫者的仁愛胸懷;最後深入討論黃崇雄受烏腳病浩劫影響而激發出的宗教省思。第伍章劃分為「人物選材」、「民俗與信仰」、「歷史與傳聞」、「語言經營」四個面向,切入探索黃崇雄如何透過描寫「人」與「人的活動」來建構其鄉土小說中的濃厚地方感。第六章總結說明前幾章的討論,歸納出黃崇雄的創作特色與定位。
獎項日期 | 2020 |
---|
原文 | ???core.languages.zh_TW??? |
---|
監督員 | Mei-Tzu Tsai (Supervisor) |
---|
鹽分地帶小說家黃崇雄作品研究
孟庭, 蔡. (Author). 2020
學生論文: Doctoral The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