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為何在經由在「一家長一語言原則」下長大的雙語兒仍會「語碼混合」一直是幼兒同時雙語研究關心的議題。 對於雙語幼兒的「語碼混合」行為, 已有各種不同的解釋 。句括了雙語幼兒無法區辨兩種語言, 有限的語言能力, 和不成熟的語用能力。 儘管如此, 尚未有確實的證據。 本研究主旨欲從社會語言學角度來探討一個2歲女雙語幼兒的「語碼混合」行為。分析其是否和家長「語碼混合」比例, 家長談話策略, 和幼兒本身的優勢語言三種原因, 和這三種原因的交叉影響有關。此幼兒從2;1 到 2;12之間, 和其雙親之間的自然互動每月一次錄音。研究結果支持Lanza’s (1992)的家長言談策略假設。亦即家長可使用特定的言談策略來影響雙語幼兒的「語碼混合」行為。更明確地說, 家長如使用單語言談策略時, 則暗示著不理解且不接受幼兒「語碼混合」行為, 故可減少幼兒「語碼混合」行為。相反地, 家長如使用雙語言談策略, 則暗示著理解且接受幼兒「語碼混合」行為, 故鼓勵此行為的發生。此外, 家長言談策略會和家長本身「語碼混合」比例和幼兒本身的優勢語言產生交叉作用, 進而影響幼兒「語碼混合」行為。本研究的其他發現摘要如下:1. 儘管雙親「語碼混合」比例皆很低, 此幼兒對使用較多單語言談策略家長的「語碼混合」比例的變化的敏感度高於對使用較多雙語言談策略家長的「語碼混合」比例的變化。
2. 一旦混碼, 此幼兒在與使用較多單語言談策略的家長互動時,會比較警覺自己的「語碼混合」行為。
3. 此幼兒以其非優勢語言與使用較多單語言談策略的家長互動時, 傾向使用文法混碼; 但以其優勢語言與使用較多雙語言談策略的家長互動時, 傾向使用語詞混碼。
4. 單語言談策略的應用可減少此幼兒在使用其非優勢語言時的「語碼混合」行為。
總而言之, 透過「一家長一語言原則」養育雙語幼兒並不如其表面所呈現的那樣簡單。 「一家長一語言原則」並不能保證雙語的成功。但如家長能善用策略, 即使2歲幼兒也能依不同的語用情況使用語言。甚者, 在幼兒時期學第二語言, 並不會對其母語產生不良作用。
獎項日期 | 2006 |
---|---|
原文 | English |
監督員 | Hui-Tzu Min (Superviso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