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Study of the Ideas of Town Planning in De Huysbou by Simon Stevin

論文翻譯標題: 西蒙.斯蒂文之《建築論》的城市規劃觀念研究
  • 李 京

學生論文: Master's Thesis

摘要

17世紀荷蘭知名理論家西蒙.斯蒂文(Simon Stevin 1548-1620)生於布魯日(Bruges),1580年代移居荷蘭。他曾經任職荷蘭共和國執政官莫里斯(Maurice of Orange)的私人教師與軍隊的軍需官,也因為這層關係,他開始研究軍事工程和城市與建築有關的理論。在1600年,西蒙.斯蒂文創立並任教於萊登工程學校(Duytsche Mathematique),此為歐洲第一所培訓軍事工程師與土地測量員的專業學校。 西蒙.斯蒂文晚年著有一部未完成的城市與建築理論著作 De Huysbou (建築論),由後人集結整理出版,該書內容涉及建築設計、軍事工程與城市規劃等方面的理論,並深受古典時期與義大利文藝復興建築理論的影響。本研究目的為探討《建築論》的成書背景、該書與城市規劃有關的理論,並比對該書直接參考維特魯威(Vitruvius)、亞伯提(Leon Battista Alberti)與賽利奧(Sebastiano Serlio)等理論家的著作。在探討這些理論時,本研究會聚焦於城市基地選址、城市邊界輪廓與城市平面格局。 在城市基地選址方面有兩個要點,分別是雙向交通(two-way traffic)之河流口、平坦肥沃之地形(fertile plain),荷蘭本土城市皆具有可通往海外與內陸交通、在平坦地形迅速擴張城市等優勢。就城市邊界輪廓而言,在那個普遍認為星形城市防禦較優越的年代,西蒙.斯蒂文企圖提出兼具防禦與秩序格局的方形城市輪廓。至於城市平面格局,包括坐落在城市中心軸線位置的運河系統、格子狀街道模式、矩形街廓與地塊;而城市公共建築要整合類似機能的設施進行規劃,並配置在各自適當的地方。 除了探討《建築論》中與城市規劃有關的理論外,本研究亦根據這些理論,嘗試比對西蒙.斯蒂文生涯曾經居住或拜訪過的低地國城市,並分析17世紀荷蘭海外的殖民城市。一方面藉此討論西蒙.斯蒂文所經歷過的城市空間經驗,是否可能成為其理論來源之一;另一方面也藉此討論西蒙.斯蒂文的城市規劃理論,是否可能對荷蘭海外殖民城市帶來影響。在討論荷蘭海外城市規劃時,本研究會聚焦於荷蘭東印度公司(VOC)在亞洲的殖民城市,如17世紀巴達維亞市鎮(Batavia)與熱蘭遮市鎮(Zeelandia)。
獎項日期2019
原文English
監督員En-Yu Huang (Supervisor)

引用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