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追求永續發展的目標下,節能減碳是相當重要的課題,構造輕量化也因此成為結構設計之趨勢。本研究以撓曲主動薄版曲面系統為主題,藉由彎曲薄版創造曲面效果,利用形抗原理達到構造輕量化,並根據前期研究之結論與建議,以提高整體結構剛度與簡化組構方式為目的,發展可由人力重複拆裝之模組式輕量空間結構。 本研究之設計階段嘗試數種結構型態及接合方式,並使用縮尺模型檢討空間圍塑效果及構法可行性,發展出交錯橫向接合及交錯重疊栓接兩種系統,其中交錯重疊栓接系統之單元轉角無法以前期研究之經驗公式概算,故使用縮尺模型重新量測並推導出適用之單元轉角公式。 設計過程中進行多次材料試驗,並根據試驗結果推導、計算材料撓曲容量及使用效益等輔助材料選擇之參數,最終選定平行纖維方向之3mm木夾板為主要材料;接著依照不同結構型態及接合方式,前後共搭建六座單向拱形實構模型,其中以交錯重疊栓接尖拱之結構表現最佳,該模型兩側曲面皆為單向等曲率以減少單元種類,於曲率不連續之頂部以搭接版連接,底部單元則局部補強再與合板製作之基礎卡接。 為精準預測撓曲主動薄版曲面系統之應力分佈及可能破壞情形,本研究使用電腦結構分析軟體,並以數種假設與分析模式模擬此系統之結構行為;在模擬開槽單元應變之四種模型中,以ANSYS實體元素之應變分析結果最接近量測值,誤差約小於10%。本文以簡化SAP2000二維剛架元素建置橫向接合尖拱整體結構分析模型,與實際量測變形量比較,誤差約為70%?95%不等且無法呈現部分構件之挫屈情形,推測原因為簡化結構分析方式未考量單元撐開時之預應力與構件撓曲變形狀況,故發展出結合前述二者之疊加結構分析方法,此方法可檢驗出構件單元之不穩定情形,可用於輔助檢討整體結構之穩定性。
A Study on Lightweight Curved Surface Structures Composed of Bending-Active Plate Units
琮楠, 林. (Author). 2021
學生論文: Doctoral The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