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論文著眼於日治時期「臺南市綠地空間」及「臺南公園」之規劃,試圖以不同觀點切入都市公園史脈絡,目的在於探究日治時期臺南市如何從一個城牆城市發展出現代化綠地空間與公園建設。研究目的之一,是釐清臺南市綠地空間規劃與變遷脈絡,以1911、1929及1941年的市區改正及都市計畫圖,探討清代到日治時期綠地空間的出現、轉變與發展,分析擴張和分佈位置的變化,以及規劃的落實與否。研究目的之二,為分析日治時期臺南公園空間特性,藉由史料整理與地籍復原,建構日治時期臺南公園空間樣貌。 基於上述研究脈絡,本論文將日治時期臺南市綠地空間規劃分作三個時期:(一)圓環道路開闢與南北公園計畫(二)綠地南向擴張與小公園出現(三)綠地系統完整性建構。從中發現綠地空間從「計畫」到「落實」之間會基於執政者決策、土地取得不易等因素,將決定綠地開闢與否,或產生計畫廢止、變更、擴張等規劃方式。 最後,在臺南公園規劃的探討中,透過「基地選址與空間配置」、「設施與植栽」等面向進行空間特性的討論。研究發現,臺南公園規劃出休閒、教育、運動等兼具西方與日本風格的設施,並栽種多樣化的熱帶植栽,此現象普遍出現於同時期臺灣各地都市公園,為因應當時政策與社會需求所產生的空間特徵。然而,不論是公園用地選址,還是順應原空間紋理的規劃方式,又可見臺南公園規劃的在地性。
A Study on the Urban Greens Planning and Tainan Park in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瑋靜, 劉. (Author). 2019
學生論文: Doctoral The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