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Study on Xu Bo and his "Zhu-Chuang-Za-Lu"

論文翻譯標題: 徐(火勃)及其《竹窗雜錄》之研究
  • 黃 淑菲

學生論文: Doctoral Thesis

摘要

福建文學相比於與元代在明代有了較大的發展,作家眾多且不乏在全國文壇 上有影響者,形成了較為鮮明的地域特色。晚明福建文學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主要 有曹學佺、謝肇淛、徐熥、徐火勃等,目前大部分學者的目光聚集在曹學佺、謝 肇淛的研究上,而對於徐火勃的關注甚少。 徐 (1570-1642),字惟起,又字興公,閩縣(今福建福州)人,是活躍於 萬曆至崇禎年間的布衣文人。徐火勃雖一生無有?名,以布衣終身,然常遊歷山 水,廣交天下文友,與曹學佺、謝肇淛、鄧原岳、馬?、屠龍、馮夢龍、錢謙益 等福建省內外諸多文人名士均頗有交情。徐火勃藏書豐富多達七萬餘卷,有紅雨 樓、綠玉齋、宛羽樓、汗竹?等多處藏書樓,編撰有《徐氏紅雨樓書目》、 《紅雨 樓序跋》等與藏書相關的著作,對研究明代文史有著豐富的價值。徐火勃與曹學 佺並稱,是閩中詩派在晚明時期的重要代表人物,後進稱之為「興公詩派」。 前輩學人關於徐 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詩歌成就或藏書活動上,而本文則是 以徐火勃的筆記小說《竹窗雜錄》為對象展開研究。 《竹窗雜錄》一書今已佚散, 在徐 《榕陰新檢》中引述 85 則,在《全閩明詩傳》、《竹間十日話》等其他書 籍中可尋見 13 則,共計 98 則材料以此一探原書之面貌。 本文由徐 其人入手,首先回顧了徐 的家世、生平經歷,並對其藏書、著 述等學術活動進行了梳理;其次從文本入手,展開《竹窗雜錄》一書的輯佚工作, 將所蒐集到的佚文進行整理分析,對其行文體例、素材來源和創作方式展開研究; 繼而關注到《竹窗雜錄》一書所呈現出的社會風貌,如明代社會講求的婦女守節、 行孝殺人等傳統倫理道德,以及佛家文化在明代的發展狀況等,還通過文本的對 比發現《竹窗雜錄》中的故事帶來的文學影響;此外,《竹窗雜錄》一書中有大 量的詩話故事,前輩學人關於徐火勃的詩歌理論研究大多取材於其四部雜考《筆 精》或是與友人的書信往來,鮮少注意到《竹窗雜錄》中的這一系列詩話故事, 對照而觀亦可一窺其詩歌理念。
獎項日期2019
原文English
監督員Yi-Yuan Chen (Supervisor)

引用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