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總人口減少、高齡少子女化的情形下,臺灣出現萎縮城鄉情形,進而產生公共設施閒置;如何再利用這些閒置公共設施,乃政府來所持續關注的議題。而國小為鄉村地區極重要的公共設施,常被視為重要的社區中心,然轉用國小廢校作為社區發展基地亦是近年日本地方創生所強調之內容。相較都市地區,位於非都市地區之廢校於再利用之過程中,常因各類法規問題而受阻,其中又以土地權屬與土地使用規範等相關議題最為複雜,故本研究以地權、地用觀點,透過文本分析、空間資料庫建立、疊圖分析、案例研究與深度訪談,來進行臺灣非都市地區地區國小廢校分佈、地權地用類型、再利用趨勢、議題與再利用策略之討論。 本研究發現,在全臺66所非都國小廢校的分佈上,以嘉義台南地區最為集中,佔45%;在地權上校地內地號筆數達10筆以上者佔59%,普遍為公私混雜之權屬狀況,地用位於不易轉用的第一級環境敏感地區的佔21%,呈現結構性的再利用限制;再以再利用為觀點,將地權地用議題進行交叉分析,將全臺非都市地區國小廢校基地分為九種類型;並進一步針對分布密度最高的嘉義縣進行案例研究,發現目前非都市地區國小廢校的九種類型由於受到法規之限制,再利用模式多作為其他教育設施使用或未進行利用。本研究進一步彙整目前再利用地權地用類型之問題、個別解決策略及流程圖供未來參考。本研究建議廢校再利用應跳脫單一部門或個案思維,從國家角度,建議(1)建立中央活化補助金(2)成立輔導團(3)建立媒合及各類型優質案例分享平台(4)相關政策延續;另外於未來土地管制內容提出四點建議:(1)重新檢討環境敏感地區劃設標準(2)鬆綁相關土地法規(3)鄉村地區土地交換利用制度(4)地政系統結合聯絡資訊內容。
Adaptive Reuse of Vacant Schools in Non-Urban Planning Area of Taiwa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and Right and Land Use- A Study of Closed Elementary Schools
佳妮, 郭. (Author). 2020
學生論文: Doctoral The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