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Analysis of the Application of Percussion in Taiwanese Opera Case Studies on the Wang Qing-song's Performance

論文翻譯標題: 歌仔戲中鑼鼓應用之探析——以王清松演出作品為例
  • 張 莉婕

學生論文: Doctoral Thesis

摘要

歌仔戲是臺灣原生的戲曲劇種,近百年來與臺灣民眾的生活緊密結合,從歌仔戲的轉型發展中,也能觀察臺灣社會的變遷,因此成為臺灣戲曲學術研究中重要的題材之一。近年來更有?多擁有豐富實務經驗的演員、樂師投入紀錄、保存、研究的行列,讓歌仔戲的創作與學術並進發展。 鑼鼓在戲曲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伴奏,是值得研究的課題。目前關於歌仔戲研究的文獻非常多,但針對歌仔戲鑼鼓(武場)的研究,卻是屈指可數,且多是以京劇對歌仔戲的影響為重點。筆者多年擔任歌仔戲武場樂師,深度了解歌仔戲所運用的鑼鼓,包含:京劇、北管等鑼鼓之應用,期望本研究能清晰探討歌仔戲中鑼鼓多樣發展之形式。 首先,筆者於緒論先整理被訪談人王清松的背景,再於第一章說明歌仔戲之類型與鑼鼓,內容包含:扮仙戲、民戲、精緻歌仔戲、歌仔戲鑼鼓、北管鑼鼓、京劇鑼鼓。其次,分析歌仔戲鑼鼓的應用、源流、鑼鼓結構,並將依據歌仔戲中鑼鼓的應用方式分為五章,依序排列如下:其一,開場、換場、演員上下場、演員行進鑼鼓;其二,開唱、唱腔過奏、樂曲收尾鑼鼓;其三,「升堂」、「跑馬」、武打鑼鼓;其四,襯托演員情緒、模擬聲響與省略情節鑼鼓。 期望本研究能精進筆者自身對歌仔戲鑼鼓的深入了解,提供實務上更完善的思考,也能提供喜愛、鑽研歌仔戲鑼鼓者一個認識的管道。更期望歌仔戲創作者和學術單位,能更加重視此課題,並以現況思考歌仔戲鑼鼓未來可能的發展。
獎項日期2020
原文English
監督員De-Yu Shih (Supervisor)

引用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