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xploration of disruptive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under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A case study of mini LED development at company I

論文翻譯標題: 初探制度安排下的突破式新產品開發:以I公司的mini LED為例
  • 蔡 馥聲

學生論文: Doctoral Thesis

摘要

2019年是面板遇到產業最激烈的一年,市場受到大陸產能持續的開出,同質性的產品持續的面臨價格戰,台灣面板廠毛利率也一直下探甚至是負毛利率,而造成巨額的營業損失,需要透過新技術來產生具有高差異化的產品例如:mini LED的背光技術,讓面板規格在市場上更具有競爭力,但是原本的新產品開發流程的制度,所需要的開發時程過於冗長且會投入相當多的資源進行開發及驗證,當時新產品開發制度的背景是起於面板的開發期,所制定的流程,但隨著產品的成熟及面板技術及材料的成熟,且價格更為競爭的背景,需要提昇新產品開發的速度來呼應市場的要求,及縮短開發費用,畢竟企業的開發資源在面對此競爭的市場相對是有限的,故是否透過制度的適度安排或流程的整合,能否讓整個新產品的效率提昇。而在探索新產品相關的論文,較少討論到透過制度的重新安排或整合,來達到某項目的或要求,故本論文透過質性研究中的個案研究法,以I公司為例進行資料收集與分析,發現透過新產品制度上的安排,或是整合開發流程中的某些階段,例如驗證流程中的條件其材料都已經有整合性材料提供,但新產品驗證流程不一定能跟的上供應商材料進步,由於I公司的組織是依照新產品開發流程所產生,若要進行產品開發流程的改善,同步進行組織的調整,組織調整會引起組織內的穩定性問題,所以為了直接從原本組織進行改善,從原本的組織調出適合人員再依制度安排將新的組織產生,來因應新技術的執行,而在高階主管的主導下,主軸以效率及精實開發成本為主,將流程進行實驗條件及方法進行討論後設為執行產品開發的規範,且可以透過開發制度上的安排及整合,將多個階段整合成一個階段,就可以大幅的縮短開發時間,以及開發的費用,更能將高規格及合理成本的產品開發出來,同時建立起與市場呼應機制的新產品開發流程,來面對面板強大競爭者OLED,畢竟目前台灣針對OLED並沒有大幅的投資,所以在OLED的市場上,現況仍為韓廠為第一大,而台灣面板廠開發出來的mini LED技術需要新產品制度上的安排或整合,來縮短其開發時程及費用,增加產品競爭力。在理論及實務的貢獻上,就可以建立一個由外部市場競爭的力量,來迫使內部進行制度的安排,來提昇產品競爭力的要求,產生低開發費用及高效率的新產品開發流程,以利市場上的競爭。不同場域都有自己的制度邏輯在運作,但制度本身雖然較難改變,但透過內部或外部環境的壓力或是誘因,讓制度內的主導者能透過本身的實質權力或間接的影響力,進而進行制度的調整或再安排,都有機會將原本的人員或資源進行新的配置,而產生新的效率或是能動性,故企業若要強化其組織內的競爭力,需要將內部的制度跟外部市場上的環境,建立閉迴路系統,讓企業能跟的上環境變化的需求進而提供所需的服務。尤其在面板產業,高資本及高技術支出的產業,雖然進入門檻高,但面對中國大陸的崛起,而中國大陸政府的直接投資支持,面板在中國大陸視為重要產業,因為面板也提供了相當大的面板產業鏈,也進行了面板業的上下游整合,同時也擁有廣大的內需市場,也是全世界最大的面板市場,所以台灣面板廠跟大陸面板廠之間的競爭,不能只以同質性的產品進行競爭,更需要進行產品的差異化,才能在市場佔有一席之地,其中制度的靈活性的運用產生不同效率就極為重要,因為新產品的開發其中一項關鍵就是時間,即用最短的時間開發到市場上銷售,再從市場上反饋出產品是否需要再進行調整,所以從有產品想法到市場上進行銷售,都需要更有效率的制度來實現。
獎項日期2020
原文English
監督員Hsin-Hui Chou (Supervisor)

引用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