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xploratory Research on Business Model of Natural Cosmetics Industry

論文翻譯標題: 探討天然化妝品產業的商業模式
  • 鐘 翌瑜

學生論文: Doctoral Thesis

摘要

環境議題的驅動下,消費者對於每日使用化妝品講求更自然、對皮膚無刺激的 產品,對於天然化妝品的需求日漸增長。故本研究主要探討天然化妝品的商業模式, 以 Osterwalder and Pigneur (2010)的商業模式圖的九大要素模型為基礎理論發展訪談 問卷,選定台灣三間天然化妝品公司為研究個案公司,對兩位創辦人及兩位高階主管 進行訪談,望以此給其餘想進入此產業的天然化妝品公司建議,能將此產業在台灣發 揚光大。 探討之下我們可發現三間企業差異處,A 公司是以思考品牌價值,強調使用台灣 在地苦茶籽,並與農民合作,整合生產到推出,主打台灣意象;B 公司則是以「做出 一百分面膜」的理念出發,並於全球各地購買有機原料達成有機認證優勢行銷全球; C 公司以社會企業型態出現,運用政府專案將肥皂草於台東發跡,種植及製造工廠皆 是,以此運作方式獲得國際目光。 雖說如此但我們可簡單歸納成兩大類,在地性與國際性。A 與 C 公司為在地性, 均希望以台灣本土農作物出發,一條龍方式整合上中下游好控管品質,雖然 B 公司 已國際性出發,不是以台灣味濃厚品牌著稱。但都是希望讓全世界看到在台灣製造的 品牌。 同時,我們可發現這三間天然化妝品有共同處如下: 一、價值主張皆主打天然且倡導讓品牌走向國際 二、對於自身的關鍵資源致力去了解並守護 三、關鍵活動能讓消費者更信任、認同其品牌 四、擁有長期、穩定的關鍵合作夥伴 五、設立與自身公司客人屬性相同之通路 六、目標客群集中於 30 至 40 歲有一定消費能力的女性族群 II 七、不強調折扣的顧客關係 八、採用有機土地的原料 九、收益流以大宗商品為主,未來也會逐步調整商品取向 產品主打利基市場,與一般化妝品產業的差異,我們以原先Osterwalder與Pigneur (2010)商業模式圖之中關聯性作為說明,因為 Osterwalder 與 Pigneur (2010)商業模式 圖是以一般企業通用的策略藍圖作為考量,也就是大型企業會通用的作法,差異如 下: 一、沒有先設定目標客群 二、成本來自價值主張 三、目標客群與通路呈現雙向關係
獎項日期2019
原文English
監督員Yu-Lin Wang (Supervisor)

引用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