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relations between moving behavior patterns of retired adults at the middle and older age and their life satisfaction

論文翻譯標題: 中高齡遷移行為、環境與生活滿意度之相關性探討以台灣中老年退休族群為例
  • 葉 俐廷

學生論文: Doctoral Thesis

摘要

研究背景 由於退休是生命歷程重要的一環,此事情對於遷移也是強大的轉捩點。台灣2017年平均退休年齡是61歲低於法定退休年齡,2015年以後每年退休人數以萬人來做計算,集中在55-64歲這個區間辦理退休,人口老齡化再加上高齡勞參率的下降,使退休族群是一個逐漸成長的群體。對於遷移行為國外已有不少研究著墨,過去台灣遷移相關領域研究多集中探討遷移原因,或集中在特定族群如年輕人、少數族群如原住民等,較少文獻是在探討台灣中高齡退休族群遷移的模式或是縣市環境的影響。 研究目的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退休後的遷移行為對生活滿意度的相關性,以及分析實際影響遷移行為的個人及環境因素。透過此對台灣退休族群之遷移行為與外在周遭環境影響有更深入的認識。 研究方法 為橫斷面的量性研究,使用次級資料庫量化分析。資料庫使用台灣第一個探討中高齡退休族群的資料庫-「退休規劃對退休後之生活適應及健康狀況調查研究資料庫」去分析與探討台灣退休族群遷移行為與生活滿意度間之相關性。研究對象為50-74歲公勞保退休人士,個人層次納入3060人,環境層次納入16個縣市,使用分層抽樣,鄉鎮市區都市化分類分層,統計方法使用多層次分析跨層次的交互作用。統計軟體使用Stata 15 1。 研究結果 本研究結果發現(1)退休後遷移人口占總樣本9 15%,其中遷移到不同縣市的占3 1%,退休前最多人居住在新北市(19 63%),退休後最多人居住在台南市(15 46%);(2)年輕老人(50-54)會遷移到不同縣市為老老人(70-74)的3 71倍,而高中以上、有持續工作、退休金高、沒有配偶跟非閩南人比較會有遷移的行為;(3)教育程度高、經濟滿意度高、公保退休、健康狀況良好者,其生活滿意度、生活品質、健康狀況皆好;(4)安全指標對生活品質與健康狀況有影響,健康指標、便利指標對生活滿意度、生活品質、健康狀況有影響,舒適指標則無顯著影響;(5)調節效果中發現居住在高醫療資源的縣市,有遷移行為者,生活滿意度會比較高;反之,則相反。 結論 個人因素與環境因素會影響退休族群之遷移行為及其生活滿意度,且其中之調節效果亦存在,並對生活品質影響較少,應共同為高齡者的晚年生活找尋更好的條件,增加正面因素,減少負面因素的產生,提供適當的環境因素亦相當重要,使其在晚年都能有良好的生活品質。
獎項日期2019
原文English
監督員Hui-Ching Weng (Supervisor)

引用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