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tecting the distribution and endocrine disrupting activity of benzophenone-type UV filters parabens and bisphenols in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s

論文翻譯標題: 檢測污水廠中二苯酮類防曬劑、對羥基苯甲酸酯防腐劑與雙酚類物質之分布及內分泌干擾活性分析
  • ? 容嘉

學生論文: Doctoral Thesis

摘要

近年來科技發展快速,便利的生活使個人化產品種類越來越繁複,其中含有的各式新興污染物隨著人類活動經由焚化爐燃燒、廢棄物棄置及污水廠排放等途徑釋放到環境中,對生態可能產生難以挽回的影響。 本研究採集臺灣四座民生污水廠之各處理單元水,將水樣分為水相及懸浮固相,以報導基因酵母菌試驗法檢測目標物質與污水廠樣本之內分泌干擾活性,以監測污水廠中類(抗)雄激素、類(抗)雌激素、類(抗)鹽皮質激素及類(抗)孕激素活性之去除效果。研究中亦使用液相層析串聯式質譜儀分析水樣中二苯酮類防曬劑 (Benzophenone-type UV filters BPs)、對羥基苯甲酸酯防腐劑 (Parabens PBs)與雙酚類物質,以探討其於污水處理流程中之濃度變化及其與樣本內分泌干擾活性之關聯。 研究結果於兩座污水廠之放流檢測到抗雄激素活性 (KY: 697 7 Flutamide-EQ ?g/L AP: 380 9 Flutamide-EQ ?g/L)。各污水廠進流皆有測得類雌激素活性 (15 9至56 4 17β-Estradiol-EQ ng/L),然而放流則以抗雌激素活性為主 (n d 至23 7 4-Hydroxytamoxifen-EQ ?g/L)。此外,於所有樣本中皆測得抗鹽皮質激素活性 (7 1至1210 5 Spironolactone-EQ ?g/L),顯示抗鹽皮質激素物質可能持續地被排放至環境水體中。於所有進流水相樣本中亦有測得抗孕激素活性 (56 1至888 6 4-tert-Nonylphenol-EQ ?g/L),經污水廠二級生物處理後可以有效地被去除。在目標物質分析結果中,BPs以Benzophenone、Benzophenone-3及Benzophenone-7之檢出頻率較高,而總BPs於進流樣本中濃度為133 4至582 8 ng/L,放流樣本中之濃度為60 6至184 0 ng/L。PBs主要於水相樣本中被測得,其中以Ethyl 4-hydroxybenzoate及Butyl 4-hydroxybenzoate之檢出頻率最高,而最高濃度則是Methyl 4-hydroxybenzoate (5897 9 ng/L),經污水處理流程後可以有效地去除PBs。污水廠中之總雙酚類物質主要於進流樣本中被測得 (40 0至136 5 ng/L),經污水處理後,放流樣本中濃度降低 (n d 至6 8 ng/L)。探討目標物質對樣本中抗雄激素及抗孕激素活性之貢獻後發現,生物試驗測得之當量濃度遠大於以目標物質濃度計算活性之結果,表示目標物質並非樣本中內分泌干擾活性之主要來源。
獎項日期2020
原文English
監督員Pei-Hsin Chou (Supervisor)

引用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