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ssion on the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method of rural community land readjustment on rural land use and landscape changes

論文翻譯標題: 農村社區土地重劃對農村土地利用與景觀變遷之成效評估方法探討
  • 蕭 宛琳

學生論文: Doctoral Thesis

摘要

農村之土地利用不如都市一樣密集且整齊,亦不像野生生態一樣自然而豐富,是介於都市與自然之間的特殊景觀;其土地利用管制亦不如都市嚴謹,因此多半能保有聚落自然發展下的風貌與特色,同時也伴隨著特有的土地利用課題。為改善農村生活環境、促進土地利用等目標,我國政府推行農村社區土地重劃等一系列政策,企圖透過土地產權整合分配、公共設施建設等手段改善農村環境,惟政策施行迄今已逾三十餘年,相關研究多聚焦於重劃工程與效益、土地分配公平性、民眾參與及衝突管理等面向,尚未對政策執行的成效進一步檢討與評估。 計畫的評估有助於了解計畫是否達到預期的目標,並能據以反饋到規劃程序中進行調整並制定補救措施,因此建立成效評估機制有其重要性。有鑑於此,本研究嘗試以土地利用及景觀結構變遷觀點,建立對於我國農村社區土地重劃地區進行事後比較評估的方法。選擇經過農村社區土地重劃逾30年之雲林縣土庫鎮溪埔寮農村社區,以及尚未實施重劃的臺南市官田區西庄農村社區,兩者均為原本包含部分鄉村區與部分非鄉村區範圍之平地型農村聚落;此外,以重劃前至重劃恢復期為第一對照時期,重劃穩定期迄今為第二對照時期,並分別以轉出-轉入變遷分析及景觀指數分析作為整體土地利用與景觀結構變遷狀況與特性之敘述性分析;以及以景觀指數分析及疊圖分析方法比較我國鄉村/農村土地利用課題改善狀況。 研究結果顯示,經重劃的農村社區於重劃建設及恢復期間之土地利用變遷率遠高於未經重劃的農村社區,而到了重劃穩定期間則低於未重劃地區,表現出重劃農村社區由劇烈變動到相對穩定的土地利用狀態;而景觀結構方面則顯示重劃後的農村社區景觀結構變遷趨勢,相較於未經重劃地區持續破碎化與分散的空間格局,更傾向具有較高土地利用效率的農村發展型態;並且在各項農村土地利用課題的改善情況上同樣顯示經土地重劃之農村較未重劃農村社區更佳,因此農村社區土地重劃應對農村社區之土地利用有長期的正向影響。而在研究方法上,本研究透過三種研究方法探討不同層面的變遷情形,成果顯示本研究所嘗試之研究方法對於重劃成效之評估應為適當的架構,將有助政府及規劃者更了解土地利用管制政策對於農村地區的長期影響。
獎項日期2021
原文English
監督員Hsien-Hsin Cheng (Supervisor)

引用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