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ffect of the moisture suction to thermal gradient of the porous asphalt concrete

論文翻譯標題: 吸附水對多孔隙瀝青混凝土溫度梯度影響之研究
  • 卓 恩弘

學生論文: Doctoral Thesis

摘要

在過去數十年中,全球溫度升高和極端氣候影響了人類的生活,在都市因人口稠密、大量的建築物和不透水路面引起了熱島效應。過去文獻研究不同路面類型對城市熱島效應之影響,使用透水性路面的好處包括減少噪音、管理雨水徑流、改善水質與減緩熱島效應。多孔瀝青混凝土(Porous Asphalt Concrete)是常用於透水性路面之表面材料,過去研究顯示PAC可以降低鋪面溫度,並進一步考量水分含量在鋪面中之影響,與對水的微蒸發過程和其對減少路面溫度之影響進行數值模擬。然而,很少研究著重在實驗上量化多孔瀝青混凝土中溫度和水分含量變化之耦合效應。 本研究主旨在研究微蒸發和熱性質對多孔瀝青混凝土溫度之影響。在這項研究中進行了實驗室的模擬實驗,實驗試體用了四種不同混合料,兩種不同比例的氧化碴摻入PAC(80%和50%)、天然粒料的PAC和天然粒料的密級配瀝青混凝土(DGAC)。使用鹵素燈模擬太陽光照射,並設計了全乾狀態和吸水飽和條件下之試體,以模擬PAC之不同濕度條件並測量PAC之溫度梯度、熱性質、蒸發率與計算熱通量。 結果顯示試體在無水條件下,PAC表面溫度比DGAC高,這是因為PAC熱傳導係數低不易將熱能傳遞至深層,使得熱量聚集在表面,但在降溫方面PAC卻比DGAC快,可以想像在晚上時PAC能快速降回環境溫度,使夜晚空氣溫度較為舒適,而在含水狀態下,PAC能吸附較多水分並利於蒸發冷卻,有效降低鋪面溫度,而其中PAC-80OS降溫表現為最佳,由於使用了氧化碴,它比一般天然粒料之熱傳導係數大所以在導熱過程較快,是能多加利用之材料。
獎項日期2020
原文English
監督員Shih-Hsien Yang (Supervisor)

引用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