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標:本研究之目標在探討HERO藥愛療癒復元中心所推行之HERO電子健康紀錄之可行性及可用性。方法:本研究於2019年12月到2020年5月在HERO中心內進行收案。管理者端部分於HERO挑選作業內容與電子健康紀錄提供之功能相關的醫療保健提供者,使用者端的篩選條件則為(1)對電腦設備使用有經驗,(2)曾經使用過HERO服務且有回診意願,(3)必須在六個月內接受兩次的訪談,(4)在第二次訪談之前,至少要使用兩項HERO服務,或其中一項服務使用兩次以上,(5)在第二次訪談前後,需使用此平台重要功能。參與研究最後訪談人數分別為管理者端3人、使用者端13人。訪談是依據FITT框架(Fit between Individuals, Task and Technology, FITT)設計的半結構式訪談,主要訪談內容為是否適合工作流程、是否融入日常生活、人口統計學資料、科技舒適度、技術的運用、效率、有效性、可學習性及滿意度。最後依據逐字稿進行分析及主題分類,並使用Google Analytics進行系統使用次數及使用時間統計。
結果及研究限制:經研究後發現,在管理者端系統所提供的行政計次功能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資料錯誤率,在活動管理的部分則能簡化工作流程,讓管理者輕鬆掌握參與活動的人數等相關資訊。於使用者端也證實系統確實能夠協助進行健康管理,但因其高度注重個人隱私,而顯示系統隱私保護方面未符合其預期,並認為操作介紹及說明尚未完善。在Google Analytics統計資料中顯示,管理者端登入次數為184次,使用者端為98次,自我評估量表功能使用次數為24次,問卷填寫頁面平均停留時間為14分24秒。本研究的限制有首先因檢驗功能尚未啟用,因此管理者端檢驗功能無法實際操作以進行評估,行政計次功能不全也影響管理者的使用經驗回饋。另外HERO部分服務如感染科、身心科門診及非匿名篩檢的檢驗服務等,為醫院提供,因此與醫院的關係問題,使得醫院端部分相關部門所提供的服務無法配合進行系統測試,造成門診QR code掃描紀錄無法實際運行。第二為HERO電子健康紀錄所提供的服務雖然非常多元,但研究參與者僅佔HERO服務人群的一小部分,在管理者端未包含醫生及個管師,使用者端的樣本也多為團體參與者,門診及匿篩樣本人數較少,因此在醫生、個管師及門診與匿篩使用者部分代表性不足,造成研究結果無法代表整個HERO內部的人群。
結論:本研究發現管理者端功能可提高工作效率、簡化工作流程,顯示系統的可用性及可行性高。在使用者端部分,確認其可以對健康管理提供許多幫助,惟缺乏系統介紹及隱私部分設計不完善,影響使用者的使用意願,造成可用性及可行性較低。
獎項日期 | 2020 |
---|---|
原文 | English |
監督員 | Carol Strong (Supervisor) & Nai-Ying Ko (Superviso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