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pression of FGFR1 and EFGR in 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and analyzing their interaction

論文翻譯標題: 分析FGFR1和EGFR在三陰性乳癌的表現及其交互作用
  • 羅 竹君

學生論文: Doctoral Thesis

摘要

台灣三陰性乳癌的患病率佔所有乳癌病人約為15%。在不同三陰性乳癌患者之間的基因變異甚大,而這樣的個體異質性總是讓臨床醫師在治療病患時,需要面對多種的挑戰;由於缺乏共同的標的,化學治療仍是三陰性乳癌患者的主要治療方法,而尋找初新的治療標的,是目前醫學上重要的工作。回顧過去,已有研究指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約在70% 三陰性乳癌患者中有過度表現,象徵著較差的預後。不過,在臨床試驗單一使用EGFR單株抗體治療效果卻比單用化學治療差,反之EGFR單株抗體合併化學治療則效果最佳,這樣的結果暗示EGFR對腫瘤生長的影響,可能須合併其他的因子。同為跨膜蛋白的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受體1(FGFR1)之過度表現,在最近的臨床研究中也有被提出為乳癌病人預後較差的預測因子。因此我們試圖去探討EGFR及FGFR1在台灣三陰性乳癌中的表現及其相互作用。 首先,我們利用單株抗體進行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檢查台灣三陰性乳癌組織的特定蛋白質表現;進一步根據染色強度分類,分析相關的病人及腫瘤資料。我們發現EGFR的過度表現與病人之預後不佳,具有強烈關聯性;而FGFR1的表現與病人的預後無關。但在EGFR表現較低的族群,預後較差的族群反而有FGFR1的過度表現;因此我們推斷,EGFR與FGFR1兩者之間的關係,在乳癌生長的調節過程中,並非為共同合作(co-occurrence)。另外,利用基因共享資料庫PrognoScan及cBioPortal分析EGFR與FGFR1的信使核糖核酸 (mRNA) 量以及拷貝數變異 (copy number alteration) 之表現也呈現相同的趨勢。 根據我們的研究,EGFR的過度表現在台灣三陰性乳癌病人中的預後較差,而在EGFR表現較低的族群,FGFR1的過度表現代表著預後較差。由此推斷,FGFR1可能在EGFR沒有被活化的情況下參與三陰性乳癌的癌症調節途徑。
獎項日期2019
原文English
監督員Hui-Ping Hsu (Supervisor)

引用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