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grated Assessment of Developing Seawater Desalination in Tainan Area

論文翻譯標題: 臺南地區發展海水淡化之整合分析評估
  • ? 浩洋

學生論文: Doctoral Thesis

摘要

由於降雨受到極端氣候影響導致分布不均,且傳統水資源開發頻頻遭受環保團體抗爭及開發難度高等因素,導致新水源開發日?困難。為因應產業需水增加,及提高?、旱年供水穩定,政府之水?政策已朝向水資源多元化方向發展。海水淡化具有興建時程短、供水擴充彈性大,及能提供穩定與潔淨水源等優勢,已成為一重要新興水源。 本研究利用半結構式質性訪談搭配紮根理論分析,並設計問卷採實地訪談方式,探討權?關係人與相關民眾對臺南海水淡化廠設置、當地生態、漁業與環境衝擊影響及海淡水使用安全性看法。另外,本研究利用系統動態方法建構臺南市水資源供需模式,模擬臺南市水資源現況及未來海淡水對自來水供需影響及管理策略分析。 研究結果顯示影響權?關係人對於海水淡化廠開發之觀點與接受度之關鍵因素有水資源開發管理及運用、海水淡化廠環境污染及衝擊、興建海水淡化廠的需求及立場、環境影響評估程序及說明及公民參與等5項議題。66 7%受訪者不同意未來水資源是足夠的,認為未來存在缺水危機;居住地在本地受訪者表示不支持海水淡化廠設置的比率高於支持,並同意以興建水庫取代海水淡化廠。受訪者學歷愈高、擁有相關背景之民眾愈希望能獲得政府尊重及獲取相關資訊待遇,並希望依自己需求辦理相關公聽會或說明會。 臺南市水資源供需模式模擬結果顯示臺南市至2040年自來水供水量將不足6%。若海淡水供給10萬噸/日,臺南市自來水至2040年前供給足夠需求所需。若無海淡水供給,則工業用水須節水達15%,自來水能達到供需平衡。若臺南市未來新增大量工業用水需求時,海淡水需維持供給10萬噸/日,且工業用水須節水達20%以上,自來水供需才能達到平衡。如遇乾旱?水期,臺南市須減供生活用水10%,且海淡水供給10萬噸/日,工業用水只須節水5%,自來水供需即能於多數時間達到平衡。若採用越域引水計畫提供自來水,只須採行生活用水減供10%,工業已無節水之必要。海淡水對臺南市水資源管理為一項有效措施。搭配工業與生活用水節約措施及相關水資源開發計畫,可減緩自來水供給需求壓力,使供需能達到平衡狀態。 建議訪談對象可增加工業界代表,了解他們對於海淡水與用的看法。並以隨機電話訪談方式,對海水淡化設廠地區民眾進行問卷調查,以擴大訪談研究廣度。水資源供需模式模擬可針對工業用水需水及供水方面建立模式,詳細探討工業用水控管措施及水資源管理重點,讓模擬結果更貼近實際現況。
獎項日期2019
原文English
監督員Ta-Kang Liu (Supervisor)

引用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