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timizing Class II Cavity Shape with Deep Margin Elevation via Design of Experiments and Fatigue Analysis

論文翻譯標題: 應用實驗設計與疲勞分析於具有深度邊緣之第二類窩洞形狀最佳化設計
  • 陳 亮穎

學生論文: Doctoral Thesis

摘要

深度邊緣一直是存在在牙科臨床上的問題。除了透過侵入式的手術方式,近二十年來有?多學者提出於窩洞底補填補ㄧ層DME提升層後,再進行後續的復形。然而多填補了DME提升層對於整體牙齒結構的力學表現需多加討論。此外,DME提升層的厚度、窩洞形狀的設計,亦是影響牙齒結構的因素。因此,本研究透過疲勞分析與實驗設計方法期望藉者改善窩洞形狀的設計提高黏著層介面的使用壽命。 首先取得ㄧ健康的人類三維小臼齒模型,並透過ANSYS中的幾何模組DesignModeler建立窩洞。窩洞的幾何形狀則由L18田口直交表依各參數排列,建立出18組不同設計的窩洞。由有限元素分析軟體ANSYS進行數值的疲勞分析,找出各組模型對黏著層壽命的影響,並透過田口品質工程分析、響應曲面法將設計參數進行最佳化的排列,以達到窩洞長久的使用性,並給予臨床醫師設計的建議。最後,透過簡易的離體實驗,驗證整個研究方法的可行性與正確性。 本研究之結果發現,不管是模擬、或是實驗的結果,皆可以觀察到不同的窩洞幾何設計對牙齒結構的力學表現都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在窩洞設計方面,峽部寬度與鄰接盒之縱向深度是臨床醫生在治療時需要多加留意的,而DME提升層的厚度對力學表現則沒有太大的影響。 本研究提出的方法與結果,透過工程上的科學化的方法結合生物力學的分析,並透過離體實驗驗證研究方法在牙科生物力學上的可行性。
獎項日期2019
原文English
監督員Chi-Lun Lin (Supervisor)

引用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