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基於建築產業環保減碳的理念,探討建築結構體之建材用量及碳排放量與各種設計因子之間的關係,並建立碳排簡易評估公式,提供建築設計者在設計初期作為參考。本文檢核並校正前期研究碳排評估公式,針對集合住宅常見之設計因子進行擴充,驗證簡易評估公式,並提出討論與建議。 研究方法為設定原型案例結構模型,並依據欲探討之設計因子設定實驗組案例,對各案例進行結構分析及斷面設計,再精算建材用量與碳排放量,最後分析其與設計因子之間的關係,同時以線性迴歸得到各因子與碳排放量之影響係數,以建立評估公式。本文案例以集合住宅作為原型,並參考實際案例設定其常見之設計因子,包含平面規則性、跨距變化、底層挑高。本研究也校正前期研究商辦大樓案例分析結果,並新增樓層數與地震力係數案例,用以探討兩因子間的相互影響。再依據上述案例建材用量與碳排放量計算結果,對評估公式進行調整與擴充。 案例計算結果發現,集合住宅平面形狀為 H 形之案例,建材用量與碳排放量明顯高於無凹凸的矩形平面者,但可能與跨距變化亦有關聯,底層挑高時,底層高度越高,碳排量略為提高,且僅有底層建材用量明顯增加,對整體碳排放量而言影響不大。商辦大樓案例部分,依據校正後案例計算結果,本文調整各因子之影響係數,並探討樓層數與地震力係數案例重複計算部分,發現建材用量與碳排放量雖與樓層數與地震力係數指標呈現正相關,但樓層數在不同震區影響程度不同,由於地震力係數計算方式複雜,且和樓層因子間不互相獨立,基於公式使用方便,依舊使用線性方式進行調整。 依據上述計算結果,本文對簡易評估公式進行修正與擴充,並且套用既有案例與實際案例進行誤差驗證,依據誤差選擇較保守且不離散之影響係數,並設定自重控制下的碳排下限。驗證結果顯示修正後公式偏保守,對同時有兩種變化因子之案例與 H 形平面案例特別明顯,誤差來源可能與形狀係數或各因子間相互影響有關。
獎項日期 | 2016 8月 31 |
---|
原文 | ???core.languages.zh_ZH??? |
---|
監督員 | Yi-Hsuan Tu (Supervisor) |
---|
RC中層集合住宅結構體建材用量與碳排放量影響因子研究
誠中, 黃. (Author). 2016 8月 31
學生論文: Master's The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