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內鐵路橋梁設計、長軌所引起的橋軌互制效應分析與檢核,主要參考歐洲規範UIC774-3R(捷運、高鐵)及日本規範(臺鐵)。本論文先透過文獻回顧歸納長焊鋼軌及橋軌互制相關理論,彙整引致橋軌互制效應的成因及相關參數,並介紹兩套規範的主要內容,討論其差異性及原因。 再者,說明橋軌互制模型的元素與結構,並根據UIC774-3R提供之相關參數,以結構分析軟體SAP2000建立高架橋軌道模型,將各種荷載引致之橋軌互制的分析結果與文獻作比對,驗證模型正確性,再使用此模型探討不同參數對橋軌互制效應的敏感度。 最後用SAP2000建立台東多良改線段鐵路橋梁分析模型,藉由案例分析比較兩種規範的計算程序及檢核項目,探討扣件扣夾力對整體橋軌互制效應的影響。並建立橋軌互制簡易模型,以水平彈簧代替高架橋橋墩及基礎等下部結構,再以連續彈性邊界彈簧模擬兩端路堤上之鋼軌,將分析結果與原模型作比較,確認簡易模型之可用性。並討論兩種橋軌互制計算方法(完整分析之逐步計算法、單獨分析之線性疊加法)的差異。 藉由調整不同的橋軌系統參數並觀察其分析結果,可歸納出溫度荷載為橋軌互制最主要的成因,扣件/道碴所提供的縱向阻力則為鋼軌產生軸向應力的主因,對橋軌互制效應有很大的影響。此外,鐵路橋梁於不同荷載的作用下,主要影響互制作用的因素也有所不同。透過規範探討及案例分析結果可推估日本規範應較適合臺灣使用。而簡易模型與原模型的分析結果趨勢一致,鋼軌應力(及軸力)誤差皆小於10 %,規範檢核結果也相同,日後可以簡易模型橋軌互制進行分析,作為快速檢核之方法
Specification Study and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Track-Bridge Interaction
孟庭, 謝. (Author). 2019
學生論文: Doctoral The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