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莫拉克颱風高強度長延時的降雨,為屏東來社溪及內社溪集水區帶來驚人的降雨,三日累積雨量高達2 241毫米,造成集水區內多處坡面崩塌,使得來社溪及內社溪河床嚴重淤積,尤其是來社溪與內社溪匯流河段河床嚴重淤積,威脅到鄰近部落居民的安全。為降低河道溢淹風險,莫拉克風災後公務部門於該匯流河段河道辦理多件治理及清疏工程。 為了瞭解該匯流河段河床沖淤之變遷,本研究收集莫拉克風災後迄今十餘年間該匯流河段五次河床實測地形及相關工程治理之資料,分析工程治理與河道清疏工程對於該處土沙變遷與河道穩定之影響,並進行過往土沙治理策略之分析,討論河道穩定度,作為後續河道治理之參考。結果顯示,匯流河段進行之治理工程,改變了河道斷面的組成樣態,使河道產生變化,同時也提高了強降雨時之承受能力及增加公務部門緊急應變的時間;而河道清疏工程對於河床開挖深槽後,因坡降一致,產生束水攻砂效果,提高河道輸砂能力。 此外,本研究也依據該匯流河段河床實測地形資料,分段計算該處河道的勞哈金數f值及馬卡維也夫K值等兩個河道穩定指標因子,作為後續河道治理之參考。結果顯示,在縱斷上分析比較,勞哈金數 值僅考慮土石粒徑及河床坡降關係進行評估,對於單一河道變化之評估效果有限,而馬卡維也夫 值增加了水深H因子進行評估,使研判更為準確,獲得更明確之影響效果。另外由各項資料評估分析結果,在來社溪主0K+200斷面,不論是勞哈金數f值或馬卡維也夫K值的變化量均大於其他斷面,表示治理工程設置後對下游地區有較為劇烈變化之影響,於規劃或設計階段應先列入評估辦理。
Study on Riverbed Evolution After a Severe Sediment Disaster in 2009 at the Confluence Section of Laishe and Neishe Rivers in Pingtung County
政義, 洪. (Author). 2020
學生論文: Doctoral The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