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distribution of pharmaceuticals in dissolved and solid phase samples from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s and their relation with endocrine disrupting activity

論文翻譯標題: 藥物於污水處理廠水相和固相樣本中之分布及其內分泌干擾活性探討
  • 李 哲宏

學生論文: Doctoral Thesis

摘要

隨著近年來科技的發展,無數的新製程被開發及使用,?多未知的新興污染物被釋放至環境中。其中個人保健藥品愈來愈普及,這些藥品可能因為代謝不完全或不當的棄置,由不同管道被排放至醫院及民生污水處理廠,然而其對內分泌干擾之潛力與資訊並不清晰,因此需審慎評估以避免對環境造成不可挽回之危害。 由於循環經濟的概念崛起,?多國家將污水廠廢棄污泥進行再利用,如農業肥料及水泥再製等等用途,但有關污泥之污染物分析資料較為缺乏。本研究以臺灣中南部共六座污水處理廠作為研究對象,涵?三座民生污水處理廠及三座醫院污水處理廠,採集各污水處理單元之出流水並額外收集廢棄污泥,使用報導基因酵母菌之生物試驗法搭配液相層析串聯式質譜儀進行目標藥物之內分泌干擾活性及污水廠中濃度變化之分析。於內分泌干擾活性試驗中,,所有污水處理廠樣本皆被檢測出抗糖皮質激素活性,且經質量平衡計算後,污泥樣本為每日抗糖皮質激素物質排出量的主要貢獻者,抗甲狀腺激素活性僅於各污水廠進流水中測得,經二級生物處理後皆有效去除。 液相層析串聯式質譜儀分析結果顯示,15種目標藥物中,僅5種可於污泥中測得,分別為三氯沙 (Triclosan) (347 4~1156 ng/g)、三氯卡班 (Triclocarban) (160 2~1041 5 ng/g)、替米沙坦 (Telmisartan) (88 6 ng/g)、阿斯匹林 (Acetylsalicylic acid) (78 9 ng/g)及那普洛仙 (Naproxen) (1594 5~2844 1 ng/g)。污水廠進流水樣本中,?多目標藥物之濃度皆相當高,如阿斯匹林 (0 9~95 9 ?g/L)、乙醯氨酚 (Acetaminophen) (3 9~30 7 ?g/L)、纈沙坦 (Valsartan) (1 3~9 5 ?g/L)、飛敏耐 (Fexofenadine) (0 2~5 5 ?g/L)及替米沙坦 (0 01~1 5 ?g/L)。醫院污水處理廠樣本之藥物含量普遍高於民生污水處理廠。各污水廠中僅乙醯氨酚及異布洛芬有較穩定及良好之去除率,其餘目標藥物皆無法完全的被去除。本研究進一步探討污水廠樣本中目標污染物濃度及內分泌干擾活性之關聯,其結果顯示生物試驗所測得之內分泌干擾活性與由目標污染物濃度推算之內分泌干擾活性有數百倍的差異,其原因可能為樣本中基質複雜,污染物產生協同效應增加內分泌干擾活性,抑或是尚有?多未被選定之內分泌干擾物質潛在於樣本中所致。 本研究中發現污水廠污泥含有大量內分泌干擾物質,因此於後續堆置或是再利用時應該考慮其環境危害風險。另外污水廠出流水中,那普洛仙、待克菲那、替米沙坦、卡馬西平 (Carbamazepine)及三氯沙經風險商數計算後皆呈現中度至高度風險,因此改善污水處理流程以達到更好的去除效果,才能有效降低污水廠出流水環境危害風險。
獎項日期2019
原文English
監督員Pei-Hsin Chou (Supervisor)

引用此

'